上海封控最多致120艘貨船等待入港

2022/05/07


      上海實施封控管理已超過1個月時間,海上貨櫃物流走向正常化之路似乎還很遙遠。在上海海域無法入港、等待裝卸的船舶一度最多達到約120艘,增至平時的約2倍。如果今後上海解除封控,滯留的貨物將突然流動起來,預計各地港口將陷入擁堵。

   

    

      上海港的貨櫃吞吐量在全球港口中位居首位,規模達到東京港的9倍以上。據貨櫃船行業相關人士透露,受上海從3月底開始的封控措施的影響,截至4月20日,在上海港海域等待裝卸的船舶約為120艘,10天裏增加了約2成。

 

      由於擁堵情況迅速加劇,接連出現了船舶取消停靠上海港的動向,目前滯留的船舶雖已減少至80艘,但與平時的50~70艘相比,依然處於較高水準。熟悉海運市場行情的日本拓殖大學教授松田琢磨指出「城市封控會不可避免地導致碼頭裝卸效率和貨櫃週轉率惡化」。

    

海上貨櫃船(資料,REUTERS)

  

      預計措施解除後也會出現混亂。如果各廠商同時為挽回開工延遲局面而進行補救生産,就會導致商品流動量猛增。日本的商船三井董事日野岳穰警惕地表示「在上海裝載的貨物將湧入歐美的港口,有可能再次導致歐美港口陷入混亂」。

 

      貨櫃物流混亂的起因是全球工廠在新冠疫情擴大初期全部停産後迅速復産。2021年春季,蘇伊士運河觸礁事故造成貨櫃船滯留,導致混亂加劇。美國零售聯合會表示,此次「中國的復工復産有可能再次導致美國港口陷入混亂」。

   

      目前貨櫃船仍處於短缺狀態。據法國調查公司Alphaliner的統計,截止到4月中旬,在全球總體貨櫃船的運輸容量中,未使用比例僅為0.7%。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初期尚有10%左右的餘力,但2020年夏季以後減少至不到1%,如果去除正在修理的船舶,意味著幾乎所有貨櫃船都一直在運轉。

 


     受俄羅斯進攻烏克蘭的影響,世界各海運公司暫不停靠俄羅斯最大貿易港聖彼得堡等,面向烏克蘭的運輸路線也繼續中斷。據上海航運交易所統計,隨著發往俄羅斯的貨物減少,上海發往歐洲的運費比年初下滑2成,而在亞洲發往歐洲的航線上,俄羅斯和烏克蘭共佔5%左右。消除緊張感並不容易。

 

      大型貨櫃船企業的負責人認為「雖然擔心經濟惡化,但如果上海解除封控措施,運費很有可能出現逆轉」。摩根士丹利MUFG證券的尾坂拓也表示「物流到處堵塞,或許難以輕易解決」。

       

  

      如果沒有供應餘力,船舶供求將難以根據物流變動進行調整。在大型海運企業由於物流混亂而日程嚴重打亂的背景下,一直通過追加投入多餘的貨櫃船等,維持了運輸服務。

 

      由於新冠疫情前,貨櫃船行情低迷,新船訂單沒有進展也形成影響。貨櫃船企業不斷增加貨櫃船新訂單,但船完成需要2~3年時間,因此無法消除目前的貨櫃船緊缺狀態。

 

      今後全面開始的美國西海岸的勞資談判也是影響因素。上次2014年談判時,工會方面舉行了罷工,港口的貨物裝卸停滯。世界貨櫃船龍頭企業瑞士MSC 表示「在物流如此混亂的狀態下迎來勞資談判是史無前例的,影響無法估計」。部分貨主企業也紛紛提前增加美國庫存。上海發往美國西海岸的運費4月底再次出現上漲。

 

      日本銀行(央行)公佈的3月面向企業的服務價格指數(2015年平均值為100,速報值)為106.7,比上年同月上漲了1.3%。服務價格指數是指企業間交易服務的價格變動,其中「國際海運貨物運輸」同比大幅增長43.9%。除了燃料費用激增外,如果物流成本高漲長期化,可能會成為世界經濟的主要下行因素。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嶋田航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