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在成為資源價格走高的贏家?
2022/07/29
受益於能源和糧食價格的上漲,東南亞的資源型國家和糧食生産國正在擴大出口。馬來西亞的6月出口額創出歷史新高,印度尼西亞也比上年同月大幅增長41%。強勁的出口正在發揮遏制經濟減速的作用,但由於屬於主要貿易夥伴的中國的經濟低迷,存在今年下半年增長放緩的隱憂。
![]() |
馬來西亞6月的液化天然氣出口額增至2.5倍(資料圖,REUTERS) |
馬來西亞政府7月20日發佈的6月出口額達到1461億林吉特(約合人民幣2200億元),比上年同月增長39%,作為單月出口額創出歷史新高。液化天然氣(LNG)的出口額增至2.5倍,原油增至1.8倍,能源出口的增長明顯。
按各品類的出口額來看排在第3位的棕櫚油和相關農産品也增長52%。這些品類在俄羅斯進攻烏克蘭以後,價格高居不下的情況很多,價格上漲推高了出口額。
作為棕櫚油的最大出口國,印度尼西亞由於放寬4月下旬實施的棕櫚油禁運措施等的效果,6月的出口額比上年同月增長41%,增至260億美元。尤其是礦業相關增至2倍,能源和棕櫚油拉動出口的局面與馬來西亞一模一樣。而從兩國進口LNG和煤炭的日本的2022年上半年(1~6月)的貿易逆差創出歷史新高,資源出口國和進口國形成冰火兩重天的狀況。
大量出口農産品的泰國7月27日發佈的6月貿易統計顯示,白米和水果等農産品與農業製品的出口額比上年同月增加25%,拉動了整體的增長(增長12%)。
在全球確保糧食的需求提高的背景下,泰國政府強調稱「顯示出向世界市場供應糧食的泰國的實力」。新加坡的烹飪食品的出口額6月增加48%,受益於需求增加。
東盟(ASEAN)是出口主導型經濟,強勁的出口有利於區域內經濟的穩定增長。由於通貨膨脹的加劇和各國中央銀行的貨幣緊縮,世界經濟的衰退風險正在提高,但東南亞的下行風險被認為比較小。
![]()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7月26日發佈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中,將2022年的東盟5個主要國家的經濟增長率預期定為5.3%,與4月時的預期相同。一方面,IMF將2022年的世界經濟增長率預期下調至3.2%,中美等主要國家的預期也聯袂下調。在此背景下,東南亞經濟的堅挺引人關注。此外,亞洲開發銀行(ADB)也在21日將2022年東南亞的增長率預期定為5%,與4月時的4.9%相比上調。
堅挺的經濟推高區域內貿易的良性循環也在形成。例如,馬來西亞的6月對新加坡出口額增長72%,對印度尼西亞出口增長76%。充分利用東盟屬於主要成團國、1月生效的東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區域內企業今後有望增加,貿易規則的自由化也有望推動經濟增長。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不僅實現出口增長,進口目前也大幅增長。
令人擔心的是4~6月實際國內生産總值(GDP)僅比上年同期增長0.4%的中國經濟的動向。對東南亞很多國家來説,中國都是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如果對中國出口增長乏力,對整體造成的影響巨大。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6月對中國出口額均僅增長4%左右,已出現減速的跡象。證券公司馬來亞銀行金英證券(Maybank Kim Eng)預測稱「由於中國經濟減速等影響,新加坡的出口增長率將在今年下半年降至4%以下」。中國的需求減少有可能引發能源和糧食的國際價格下跌,東南亞能在多長時間裏持續強勁出口難以預料。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27日繼上次的6月會議之後再次決定大幅加息0.75%。東南亞的貨幣兌美元處於低位,美國持續加息有可能帶來進一步的貨幣貶值。本國貨幣貶值有助於出口的情況很多,但如果招致資本外流,將對經濟造成打擊,還有可能對貿易産生負面影響。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野貴司 新加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