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俄羅斯為起點的「新經濟圈」在形成
2023/03/29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至今已過去一年,世界貿易的分裂也日趨明顯。猶如填補西方經濟制裁的漏洞一樣,中國等歐亞大陸各國正在增加與俄羅斯的貿易。在可轉用於軍用的半導體採購方面,尋找「漏洞」的動向也引人注目。全球經濟的裂痕産生在哪?日本經濟新聞的「Next World」採訪團隊以聯合國和各國的貿易數據為基礎,試圖讓因烏克蘭戰爭而發生變化的跨境貿易可視化。
在歐亞大陸上,一個以俄羅斯為起點的新經濟圈正在形成。將2022年的貿易數據與2021年相比,中國、印度和土耳其三國的對俄貿易大幅增加。
作為俄羅斯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2022年的貿易額同比增長29%,達到1902億美元。對中國來説,廉價能源的進口是貿易的支柱,但也在通過增加汽車等産品的出口來支撐遭受制裁的俄羅斯經濟。
至於印度,2022年1~11月對俄貿易大幅增至上年同期的3.6倍。目前的貿易額達到379億美元,逼近比上年同期減少20%的德國的434億美元。日本貿易振興機構亞洲經濟研究所的早川和伸指出,「印度正在西方斷絕與俄羅斯交易的領域填補空白」。
印度的特點是,以歐美減少交易的石油和機械類為中心,進口額增至4.6倍。而從土耳其來看,化工、電子産品和服裝的出口增長強勁,貿易額增至2倍,達到681億美元。
![]() |
與俄羅斯增加貿易的國家不僅限於歐亞大陸。埃及也在增加水果和塑膠等日用品的對俄出口。印度和埃及屬於以南半球為中心、對烏克蘭戰爭保持中立立場的「全球南方(globalSouth)」。早川和伸認為「中立國家正從經濟脫鉤中獲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俄烏衝突2個月後預測稱,俄羅斯2022年經濟增長率為-8.5%。之後不斷上調預測,到2023年1月底調整為-2.2%。以歐亞大陸為中心的新貿易關係正在對受到制裁的俄羅斯經濟構成支撐。
對入侵烏克蘭後的俄羅斯貿易項目的分析表明,俄羅斯明顯在尋找西方制裁的漏洞,甚至在採購支援戰爭的貨物方面也是如此。
半導體可以轉用到導彈、無人機等軍事裝備,被認為是重要的戰略物資。伴隨對俄羅斯的制裁,美國等已經禁止向俄羅斯出口。主要供應商的台灣廠商和南韓廠商從2022年夏季左右開始減少出口,台灣全年的出口量減少了60%,南韓全年的出口量減少了70%。
![]() |
中國則一直再向俄羅斯出口半導體,2022年的出口量比前一年大幅增加了2.3倍。 中國有中芯國際(SMIC)等大型供應商。 美國收緊了對中國的半導體禁運,而中國企業與俄羅斯的貿易可能會成為收入的支撐。
汽車貿易也清楚地反映了這種分化。 2022年俄羅斯的汽車銷量比前一年下降了58%,而奇瑞汽車等中國車企則增加了市佔率。在與汽車相關的貿易方面,來自德國的出口下降了80%,而來自中國的出口則增加了80%。
對來自俄羅斯的商品的接受程度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根據英國Refinitiv公司的數據,印度每月的原油進口量增加了19倍。而此前大量進口俄羅斯原油的從荷蘭則減少了50%的進口。在戰略物資方面,新的分界線正變得越來越清晰。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上杉素直、星正道、鳳山太成、高橋元氣、江口和利、加藤晶也、廣井洋一郎、川手伊織、川上梓、八十島綾平、山下晃、小瀧麻理子、佐藤浩實、西野杏菜、水口二季、佐藤遼太郎、五十嵐孝、綱嶋亨、藤生貴子、赤間建哉、花田亮輔、林英樹、近藤彰俊、橫山龍太郎、古澤健、原田桂子、荒川惠美子、奈須知子、浦田晃之介、湯澤華織、金谷亮介、渡邊夏奈、杜師康佑、佐伯遼、池田將、佐藤史佳、川瀨智凈、奧山美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