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禁運日本水産品一個月後
2023/09/27
日本水産行業為了確保可替代中國的銷售目的地,正在摸索開拓新的銷路。中國因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的處理水排海而採取進口禁令已經1個月的時間,無處可去的日本水産品出現過剩。瞄準的市場是美國和東南亞。日本消費者中也出現了為支援漁民而購買國産扇貝的動向。
![]() |
東京都江東區的豐洲市場內 |
水産加工企業「新海屋」(位於宮崎縣延岡市)在處理水排海後,開始通過商社,向美國和泰國提出進行鰤魚等的洽談。
對中國銷售佔「新海屋」總銷售額的1成。截至目前,今年也出口了約1億日元的冷凍鰤魚,但中國的進口禁令導致交易中斷。
「新海屋」重點關注的市場是美國和東南亞。美國及泰國等國家掀起日本料理熱潮,出現了很多壽司店和日本料理店。因餐飲店的需求旺盛,鰤魚的洽購十分強勁。
社長小川裕介稱:「(中國)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市場。我們打算通過美國和泰國想辦法確保出口量」。
豐洲市場(位於東京都江東區)的批發公司也在加緊與海外的進口企業進行洽談,打算把以前向中國本土出口的扇貝銷往美國和歐洲。一家批發公司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説:「此前沒有交易過,包括確認合同及信用等,有很多工作要做,但要向前發展,這些工作避不開」。
![]() |
中國進口禁令的影響波及到了日本水産品市場。從對中國出口占總體5成的扇貝來看,作為主要産品的冷凍扇貝的批發價格為每公斤2700日元(約合人民幣132元)左右。比去年同期下跌了3成。
鰤魚也一樣。日本農林水産省匯總的報告顯示,在鰤魚的出口目的地中,2022年對中國出口僅為4%。但肥美的鰤魚在中國很受歡迎。由於中國禁運和養殖産品增加的原因,9月中旬批發價格(中位值,簡單算術平均數)為每公斤約770日元(約合人民幣38元),比上年同期便宜7%。
日本2022年對中國本土水産品出口額為871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2.72億元)。中國是佔總體兩成的最大出口目的地。在日本國內水産市場萎縮的情況下,中國成了重要的消費國。
據日本帝國徵信(Teikoku Databank)統計,中國採取禁令後可能受到影響的日本食品相關企業共有727家。其中水産相關企業為164家。帝國徵信認為:「除了食品出口企業之外,包括2級和3級交易商等在內,可能會有更多企業受到巨大影響」。
除了開拓銷路之外,生産和作業工序也被迫調整。
「丸Uroko三和水産」(位於北海道紋別市)以前一直委託扇貝出口目的地中國的企業進行從殼中取肉的「去殼作業」。
因中國採取禁令,去殼作業需要在日本國內完成。該公司只好趕忙「請合作企業等幫忙去殼」(山崎和也社長)。
日本國內出現了支援國産水産品消費的動向。在日本向自己喜歡的自治體繳納「故鄉稅」(譯者注:實際上是捐款,但在個人所得稅中可扣除),可以收到該自治體回贈的土特産等禮品。在日本的「故鄉稅」納稅網站上,從中國開始採取禁令的8月24日到9月11日,對水産品的捐贈數量達到去年同期的3.5倍。其中扇貝猛增至9倍。
捐款者在網站上寫道:「支援開拓不依賴中國的銷路」、「我想一定很難,但請加油」等。
![]() |
水産相關人員也想辦法提高需求。店舖「三陸常磐夢市樂座」7月在豐洲市場內開始營業,普通消費者也可以購買在東日本大地震災區捕獲的魚類貝類。以前是不定期開店,從9月起在第1個、第3個週六常規開店,銷量也增加。
除了岩手縣、宮城縣、福島縣的扇貝和比目魚等鮮魚外,還經營乾貨等。主辦方東京魚市場批發協同組合(東京江東)的負責人感到:「也有常客來支援三陸等産地」。銷售額將捐給生産者。
中國解除禁止進口難以指望,日本的水産品出口今後將大幅減少。日本政府將支援改變出口地及強化國內的加工體制等。
另一方面,從業者也不等部自己想辦法。鹿兒島大學的佐野雅昭教授(水産品流通)表示:「美國及歐盟自不用説,近年東南亞市場也在迅速擴大」,並指出:「需要投資這些國外的行銷,推進市場開拓」。
8月東京市場貝類交易額減少10%
東京都中央批發市場公佈的8月水産品總交易額為350億1818萬日元,比上年同月增長5.1%。連續4個月高於上年。
活魚類同比增長17%,而與中國交易多的扇貝等貝類同比減少10%。在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開始排放核處理水後,中國全面禁止進口日本産水産品,産生了影響。
統計了豐洲(東京江東)、足立(東京足立)、大田(東京大田)3個市場的數據。交易量為2萬3153噸,同比減少2%。
貝類交易量同比減少4%。水産批發商指出:「扇貝無法出口,價格下跌。出現了推遲購買,等價格跌到底的情況」。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吉岡櫻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