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與麻生對中國一個白臉一個紅臉?

2015/06/15


      中國兩國財政部長於6月6日在中國北京時隔3年零2個月舉行了討論經濟與財政問題的財務對話。自歐洲各國表明參加中國主導的亞投行(AIIB)的3月以來,兩國關係跌宕起伏,但此次財長對話卻意外形成了向外界突出合作氛圍的場合。2015年夏季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發表戰後70週年談話,目前中日關係正處於微妙的時期。那麼,雙方此次為何會積極突出合作姿態呢?     

借助中日財務對話突出合作氛圍的日本財務相麻生(右)和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6日,北京市)
  6月5日晚間,在北京釣魚臺出席晚餐會的間隙,日本副總理兼財務相麻生太郎與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各自手拿香煙,並肩而立。北京市6月加強了吸煙限制,吸煙場所的減少將2人湊到了一起。據稱,雙方交談的話題包括中日兩國2016年分別擔任東道國的國際會議等,自始至終保持著和諧的氣氛。

  然而,僅僅是在1個月前的亞塞拜然首都巴庫,麻生在中日韓財長會議上迎接樓繼偉之際,雙方甚至沒有目光接觸。在北京再次相會時,明顯轉為了融洽的姿態。其中原因在於中日雙方。

  日本方面的動機可從財務對話後發表的共同文件中看出端倪。「(中日雙方)將在基於共同利益的基礎上,通過包括協調發展金融機構等方式,推動亞洲基礎設施建設。」考慮到亞投行,雙方在對話中強調了合作。麻生呼籲:「應與(日本是大股東的)亞洲開發銀行(簡稱亞開行、ADB)等一起提供融資。」如果與亞開行共同實施銀團貸款,亞投行將很難自主決定融資對象,這樣一來日本將可以維持存在感。

  而從中國方面來看,希望避免日本與其他國家攜手構建對中國包圍圈的意圖可見一斑。中日財務對話的2周前,在與南韓的財務對話中,日本提出的在5年內投資1100億美元用於亞洲基礎設施建設的計劃獲得了南韓的支援。南韓企劃財政部長官崔炅煥強調了政經分離。嚴重冷卻的日韓關係首先顯示出和解姿態,中國認為這是對自身的一種牽制。

  另外,中日財務對話的時機正值七國集團(G7)首腦會議之前。當時,日美在G7峰會上提及有關中國進入海洋的問題已成定局。對於中國來説,經濟領域與外交問題相比,更容易突出合作氛圍。

  不過,中日間的氛圍在財務對話之後再次發生了改變。在G7峰會上,安倍就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指出「反腐敗對策非常重要」。暗中批評了日本認為融資標準不透明的亞投行。日本打算利用「要求」與「合作」兩種手段對中國施加壓力。日本的首相安倍與副總理麻生看起來似乎對中國正分工扮演者「軟硬」不同的兩個角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