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援助」英國的理由
2015/10/21
![]() |
習近平出席歡迎晚宴(GETTY-KYODO) |
這是中國國家主席第一次在英國議會發表演説,瞄準的課題之一便是「人民幣的國際化」。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稱中國政府20日已經倫敦市場發行了人民幣短期債券。在習近平與卡麥隆的會談中,被認為會觸及人民幣在英國國內的結算擴充等。如果能夠實現,人民幣的便利性將大幅上升。
中方將中英的金融合作看做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儲備貨幣「特別提款權(SDR)」的戰略。如果人民幣在國際金融中心英國的利用率出現增加,則可作為僅次於美元和歐元的結算貨幣,顯示存在感。為了擴大在全球貿易和投資中的利用,人民幣如何提高地位一直是個大課題。
英方也將受益匪淺。如果增加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商品的發行,聚集在倫敦的金融業將獲益匪淺,比如增加手續費等。在歐洲,瞄準同樣的需求,德國、法國、盧森堡等也在加強誘導進行人民幣交易,因此此次達成協定後,英國將作為人民幣的「交易中心」,超出其他國家。
在與卡麥隆首相的首腦會談中,預計雙方就基礎設施等領域的經濟合作也進行磋商。焦點便是在英國西南部欣克利角(Hinkley Point)規劃的核電站方面的合作。因為資金困難建設進度大大延遲,據稱中國廣核集團等2家中國國有企業為其出資了33.5%,投入了數十億英鎊。
此外,兩國還將在高鐵建設和高速通信普及方面推進企業間合作。這些都是因英國政府緊縮財政,設備更新和計劃遲遲沒有進展的領域。雖然打著「合作」的名義,但實際上卻是在用中國資金代替英國政府的投資,援助色彩十分明顯。
在習近平給出這麼一連串優厚待遇的同時,卡麥隆被認為將被迫接受中國製造的核電站和高鐵。如果中國得到已開發國家英國這一「權威」認可,在與日美歐等競爭的海外市場將會以有利的形勢獲得訂單。不過倫敦市民心也有很大擔憂。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阿部哲也 倫敦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