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安婦協議令南韓輿論現分歧

2016/01/07


       對於日韓就隨軍慰安婦問題達成協定,南韓國內輿論出現了一分為二的狀況。原慰安婦和慰安婦支援團體批評稱此次未明確日本的法律責任,另一方面,很多南韓媒體和日韓關係專家則發出了支援的聲音。朴槿惠政權計劃基於輿論的動態,使協議內容迅速履行。

市民團體連日來召開批評日韓慰安婦協議的活動(5日,南韓國會內的討論會)
      「日本應該誠懇謝罪並恢復我們的名譽」,原慰安婦金福童5日出席了慰安婦受害者支援團體在南韓國會內召開的討論會,對於日韓協議並未明確寫明日本的法律責任提出批評。就連在南韓也曾有一段時期將原慰安婦蔑稱為妓女。因此,原慰安婦等認為只有日本承認強徵行為,正式向慰安婦受害者道歉才能消除誤解。

      「即使不是滿分,只要是能夠接受的水準就應該接受」,南韓外交部旗下的研究教育機構國立外交院5日召開討論會,國民大學教授李元德表示支援韓日慰安婦協議。他認為,日本使用政府預算支援慰安婦「事實上已經承認日本政府負有法律責任」。

 
      在討論會上,很多意見認為雖然無法完全贊成,但可以對協議給予積極評價。南韓的主要媒體也顯示出這一態度。

      南韓民眾的意見也存在分歧。南韓《中央日報》5日刊登了於2015年底實施的輿論調查的結果。對於日韓的此次談判,回答「不滿意」的南韓受訪者達到53.7%,超過了回答「滿意」的35.6%。

      朴槿惠在2015年11月的日韓首腦會談上就慰安婦問題強調,「應以南韓國民可以接受的水準來解決」。也有觀點認為,因為南韓國內對日韓協議的期待值出現升溫,因此反對意見超過了朴槿惠政權此前的預期。

      朴槿惠在5日召開的國務會議上表示,「去年竭盡全力解決歷代政權一直未能解決的難題」,再次顯示出了要解決慰安婦問題的想法。

      最大的焦點便是是否遷走設在首爾日本大使館前的慰安婦少女銅像。如果意見一直存在分歧,銅像的遷移將很難實施,日本為援助慰安婦受害者的新財團提供的10億日元出資也可能因此推遲。

      在南韓國立外交院的討論會上,有觀點指出,「即便是專家也很難正確解讀協議內容。為了讓國民能夠正確理解,政府應給予充分説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