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兩國政府在迎來戰後70週年和邦交正常化50週年這一關鍵年份,終於在年底解決了舊日本軍的隨軍慰安婦問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南韓總統朴槿惠均表示,將面向未來推進改善兩國關係,但日韓之間仍有諸多課題需要解決,目前只是邁出了一小步。
12月28日在日韓外長會談結束後,南韓政府一度向日本政府提出非公開抗議:「岸田文雄外長的發言並非最初約定的內容。為什麼會那樣説?」
這是因為岸田向日本記者表示,被放在日本駐首爾大使館前的慰安婦少女像「會適當地遷走」。南韓外長尹炳世在與岸田的聯合記者會上曖昧地表示,「關於可能採取的解決方式,將相關團體協商,努力恰當地解決」。
日韓外交人士表示,在外長會談前一直進行調整的「最後一個項目」就是如何處理少女像。岸田的發言暴露出了協議模稜兩可的一面。日本方面認為搬走少女像是日本向南韓成立的新基金出資約10億日元的前提。日本政府相關人士稱:「南韓方面也應該認識到這點,讓步是相互的」。
在南韓,此次協議遭到部分慰安婦和民間團體的強烈反對。而在日本,認為向南韓讓步太多的意見也以保守派為中心開始出現,日本首相安倍的Facebook接連有人寫「失望」、「判斷失誤」等表述。
不過遭到反對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預料之中。兩國政府將以此次協議為契機探索其他課題的進展。
首先便是二戰時期被日本企業強徵的南韓勞工等提起的損害賠償訴訟。南韓最高法院2012年首次判決個人有權向日本企業請求損害賠償。此後,在南韓各地,二戰勞工紛紛提起訴訟要求賠償,並且日本企業屢屢敗訴。南韓二戰勞工提起的訴訟已有3件交由最高法院審理。
圍繞竹島(南韓名:獨島)問題,日韓均主張擁有領土主權。2月22日即將迎來日本島根縣設定的「竹島日」。安倍政權雖僅派內閣府政務官出席,但如果刺激到兩國的民族主義,也有可能妨礙到兩國關係的進一步改善。
在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後,南韓禁止進口福島等地的水産品,並且這一問題尚未解決。日本要求南韓解除這一限制,並以南韓政府應對不當為由,8月向世貿組織(WTO)提起了訴訟。日本政府表示,「南韓如果解除進口限制,將撤回訴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