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槿惠父女與慰安婦問題的半世紀
2016/02/12
![]() |
召開2016年初記者會的南韓總統朴槿惠(1月13日,南韓青瓦臺,kyodo) |
1979年,時任南韓總統朴正熙,也就是朴槿惠的父親遭南韓中央情報部(KCIA)部長暗殺。當時身為長女的朴槿惠27歲。而就在這5年前,暗殺朴正熙的子彈奪走了她母親的生命,連接失去兩位親人的朴槿惠帶著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在不幸中度日。
堅持父親的政治信念
在此期間,對於執掌南韓政壇18年的朴正熙,「獨裁者」和「親日派」等批判聲甚囂塵上,其親信也一個接一個地離開。跌入人生谷底的朴槿惠於1989年時隔10年首次在公開場合亮相。她提出要為亡父恢復名譽。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父親主導的1961年的軍事政變是「救國革命」,對此表示擁護。同時稱「糾正被扭曲的歷史至關重要」。
「父親是優秀的老師,我也曾是勤奮的學生。我要堅持父親‘以國家利益為最優先’的政治信念」,朴槿惠在自傳中如此回憶在母親去世後充當5年第一夫人角色的當時的情況。
2013年就任總統的朴槿惠宣佈立志實現「第二個漢江奇蹟」。之後向國內外公佈了「經濟改革3年計劃」和面向發展中國家的「新村運動」。上述方針均為60~70年代朴正熙任總統時提出的口號的修正版。對於朴槿惠將歷史教科書從「檢定」制度恢復到「國定」的決定,在野黨批評稱有美化父親的軍事政權時代的意圖,但是朴槿惠表示「若沒能學習正確的歷史,靈魂就會變得扭曲」。
依靠強大的紐帶聯繫起來的朴家的弱點就是慰安婦問題。1990年代,慰安婦問題走向表面化。這是在1965年締結《日韓請求權協定》時所沒有預料到的情況。該協定曾規定有關日韓兩國及個人間的財産索賠權問題已得到「完全且最終解決」。當時,南韓國內的革新派強烈譴責朴正熙以獲得日本的經濟援助為優先課題,從而放棄要求日本謝罪和賠償。
解決父親留下的「懸案」
朴槿惠認為必須在自己任期內解決慰安婦問題。在世的46名原慰安婦的平均年齡已高達90歲。如果錯過了日韓邦交正常化50週年這一時機,該問題將更加難以找到突破口,最終則有可能作為未能解決的「遺留問題」被寫入南韓現代史。這將給朴槿惠所尊敬的父親的業績留下污點。朴槿惠多次強調「時間所剩無幾」,一有機會便呼籲解決慰安婦問題。對於她的姿態,首爾的外交相關人士描述道「簡直就是一副致力於解決父親留下的課題的女兒的形象」。
日韓實現邦交正常化時,朴正熙甚至在首爾發佈戒嚴令來壓制反對聲音,而在日本對朴正熙提供支援的正是安倍晉三的外祖父、日本前首相岸信介。1961年二人在東京會面,岸信承諾對朴正熙提供支援。而岸信介的外孫和朴正熙的女兒卻在半個世紀後的2015年底再次達成共識。
慰安婦問題達成協定後,在日本駐首爾大使館門前,每週都有原慰安婦志願團體主導的集會,要求取消協議。大學生們在慰安婦少女銅像旁靜坐示威,而南韓政府向日本政府承諾將「努力解決」慰安婦少女銅像問題。慰安婦問題的「最終且不可逆地解決」也招致了南韓輿論的不滿。
專家指出,慰安婦協議就像堆積木一樣,碰到一個地方就會全部倒塌。即便如此,此次日韓外交討論的並不是「勝負」,而是相互妥協的價值。1月14日,日本自民黨議員發表言論稱「慰安婦是職業妓女」,對此,南韓政府抑制了批評論調。日本方面,安倍和官房長官菅義偉也立刻採取舉措平息事態。在遭遇來自批評勢力的逆風的背景下,南韓目前的狀態是當局基於「總統的決斷」忍受批評聲。
2016年新年伊始,朝鮮實施了核子試驗。朴槿惠稱「此次必須讓朝鮮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繼承了其父親的強硬姿態,但是仍無法預測朝鮮勞動黨第1書記金正恩將如何行動。安倍與朴槿惠在2015年底的電話磋商中就加強安全保障領域的合作交換了意見。朝鮮實施核子試驗已成為考驗兩國慰安婦協議成果的絕佳機會。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首爾支局長 峯岸博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