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權裏的那些親台派
2016/12/15
美國下任總統川普反覆做出顛覆中美關係常識的行為與發言。12月2日與台灣總統蔡英文進行電話磋商,這是1979年臺美斷交以來,美國總統或候任總統與台灣總統打交道首次被公開。川普還明確表示不受將台灣視為中國一部分的「一個中國」原則的束縛。在很容易導致中美、兩岸關係緊張的電話磋商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川普與蔡英文進行電話磋商後,有篇文章在華盛頓成為熱議話題。這篇文章在總統大選前一天的11月8日刊登在美國雜誌《對外政策》上,內容是呼籲全面向台灣提供武器。執筆人是美國加州大學教授彼得·納瓦羅和為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海軍力量小組委員會主席擔任顧問的亞歷山大·格雷。
納瓦羅也是川普的外交顧問,他批評歐巴馬政府一直拒絕向台灣提供武器。建議為了向在南海積極開展海上活動的中國施壓而打出「台灣牌」。在文章發表時,總統選舉勝敗尚無定論,但過了將近一個月後,卻引起各方關注。
因為歷史性的「川蔡通話」可以視為該文章的延長線。這並非一個偶發事件,而是在歐巴馬任內受到壓制的親台派進行精心準備而發生的連鎖反應。
![]() |
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這一派的核心人物是1996年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前參議員鮑勃·多爾。親台派的多爾作為共和黨主流派的重量級人物,很早就開始支援川普。他甚至坐著輪椅出席了提名川普為總統候選人的共和黨大會。
作為向川普方面的遊説費用,多爾及其所屬的法律事務所被認為半年時間領取了14萬美元的報酬。
在「川蔡通話」之前,川普決定起用共和黨主席普里伯斯擔任新政府中核心的白宮辦公廳主任,這一職位的工作就是從內政到外交全方位地向總統提供建議。
普里伯斯同樣也是親台派。他在去年10月訪問台灣,與當時還是總統候選人的蔡英文進行了會面。和普里伯斯同屬保守派的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創始人福伊爾納也是「川蔡通話」的牽線者之一。
在本屆美國總統大選中,華盛頓的許多智庫都傾向於支援民主黨候選人、前國務卿希拉蕊,而傳統基金會卻採取了支援川普的立場。作為著名的反華派人物,福伊爾納在今年10月訪問台灣,與蔡英文見面。
在「川蔡通話」的當天,新保守主義者、支援前布希政府對伊拉克開戰的前美國駐聯合大使博爾頓與川普進行了會面。親台派的博爾頓在2012年訪問台灣時曾斷言「台灣是一個正式國家,有資格加入聯合國」。
中美、美台、兩岸關係的變化將給亞洲的安全和經濟帶來化學反應。另一方面,親台派在川普新政府內崛起及受到重用並非意味著單純的反華。這裡面有軟硬兩個方面。
「構築對中美雙方有利的關係」,川普12月8日在愛荷華州發表演講時,表明了啟用該州州長特里·布蘭斯塔德為下任美國駐華大使的考量。提名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有很深交情的布蘭斯塔德,期待他成為與中國溝通的渠道。
「中國在90年代後期曾轉告過我們台灣問題是關係著戰爭與和平的問題。難道美國想要嘗試一下嗎」,正如曾在歐巴馬政府的國家安全委員會(NSC)擔任亞洲高級部長的梅德羅斯向路透社指出的那樣,如果輕率地處理台灣問題,中美間的摩擦有可能達到前所未有的地步。
在明年1月就任總統之前,川普已經在美台關係問題上留下了「遺産」。圍繞兩岸的「平衡外交」,川普是收穫果實,還是引發危機?全世界都在密切關注著今後的走向。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吉野直也 華盛頓、伊原健作 台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