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政治遺産去向(中)修憲
2017/01/09
圍繞是否贊成修憲的全民公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曾對身邊人士這樣説道,「如果最初修憲時就在全民公投中失敗,那就很難進行第二次了。絕不允許失敗」。安倍想到的是2016年6月英國舉行的決定脫離歐盟(EU)的全民公投。當時,圍繞是否脫歐,英國國內輿論分成兩種意見,結果留下了難以癒合的「癥結」。對於英國公投的這一結果,安倍念叨著説,「方法錯了就會這樣」。
耐心等待時機成熟
在2016年7月的日本參議院選舉中,執政的自民、公明兩黨以及日本維新會等對修憲持積極態度的政黨在參議院確保了3分之2以上的席位。一方面,在眾議院,僅自民和公明兩黨就已經佔到3分之2席位。向國會提交修憲草案的條件已經具備,單從數字上來看,出現了二戰後首次實現修憲的可能性。不過,安倍對周圍表示:「雖然確保了3分之2(的席位),但不一定説就能輕易的採取修憲的行動」。
![]() |
為了獲得廣泛的支援,安倍採取的不是單純依賴數量,而是耐心等待時機成熟的戰略。他希望等待的是最大在野黨民進黨的態度軟化。日本眾參兩院的「憲法審查會」計劃於2017年1月重新啟動討論。繼2016年之後,會議將繼續聽取包括民進黨在內的各黨的意見。
實現修憲需要在全民公投中獲得有效投票中的過半票數。如果能拿出一份獲得包括民進黨在內的朝野各黨一致支援的修憲草案,在公投中獲得過半數贊成票的可能性就會提高。日本駒澤大學名譽教授西修指出,「希望修憲最好能納入最大在野黨的意見」。
安倍身邊的政府人士在2016年底向公明黨相關人士表示,「如果能在例行國會上儘快整理論點,將不勝感激」。言辭禮貌地表達了對儘快取得進展的期待,這與安倍的自民黨總裁任期將於2018年9月到期有關。從提出包含具體項目在內的修憲草案開始到全民公投需要60~180天,如果安倍想在本屆任期內實現修憲,就非常需要在2017年內提出動議。
![]() |
對於自民黨力爭儘早敲定修憲項目的期待,既有修憲推進派也有謹慎派的民進黨絲毫沒有做出回應的意思。「執政黨和在野黨還沒能交換見解,討論不出結果」,在2016年12月民進黨憲法調查會的會議上出現了這樣的聲音。同一時期召開的自民黨修憲推進本部的高層會議上則出現了「等待在野黨的讓步使事情無法取得進展」、「應該摸索達成將民進黨排除在外的共識」。
未來的佈局
安倍等待民進黨態度軟化的戰略能持續多久呢?其實他已經進行了佈局。安倍在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等人主導下,順利延長了黨總裁任期。自民黨總裁任期從此前的「連續2屆6年」延長至「連續3屆9年」。如果安倍在下屆黨總裁選舉中獲勝,任期將延長至2021年9月。考慮到剩下的任期,不少觀點認為「在第3任期完成修憲比較合適」。
一方面,對於安倍希望連續3屆擔任的自民黨總裁,「後安倍時代」的競爭者們則試圖阻止。「如果我是首相,就會光明正大地説明修憲的必要性和理由」,考慮參選下任自民黨總裁的該黨前幹事長石破茂對周圍的人這樣表示,對安倍的姿態提出了質疑。安倍認為,「與政局混在一起討論(修憲)不好,應交給黨」,即使在國會上被在野黨追問具體的修憲項目,他也一直是表現出應交由執政黨和在野黨進行討論的姿態。
此外,在2018年12月本屆眾議院議員任期結束之前,安倍領導的自民黨還有必要贏得眾議院選舉。日本政府高層表示,「在眾議院確保3分之2的席位並非易事」,要與後安倍時代的競爭者進行心理戰,還要摸索與在野黨共同推進修憲。2017年,安倍等待時機成熟的修憲戰略將與政權戰略互為表裏、共同展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