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消失的朝鮮勞動者

2017/10/19


  中國與朝鮮之間的資金和人員往來正在減少。除聯合國安理會9月通過新一輪制裁決議外,中國的銀行停止了朝鮮籍客戶的帳戶交易,實施了事實上的自主制裁。朝鮮貿易的90%依賴中國,中國實施的制裁對朝鮮的影響非同小可。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記者走訪了中朝貿易往來的現場。

 

因為制裁被迫回國的朝鮮勞動者(10月6日,遼寧省丹東車站)

  

  在佔中朝貿易70%的邊境城市遼寧省丹東市,自朝鮮第6次核子試驗的9月3日以後,從丹東站發往平壤的列車上經常能看到很多朝鮮人。他們是因中國政府禁止重新發放工作簽證而被迫回國的朝鮮勞動者。當地企業的相關人員嘆著氣説,朝鮮人工作認真,也容易管理,中國人工資高,還不怎麼幹活。

 

      據中朝相關人士透露,朝鮮的出國勞動者中,持有正式工作簽證的人就有3萬人左右。有觀點認為,如果再加上非法勞動者,人數將達到這一數字的幾倍。這些人如今正被中國當局驅趕回國。

  

  在朝鮮人經常去的丹東市中心的新柳商業城,記者在10月上旬去的時候,一家電子産品的店主抱怨説,朝鮮顧客明顯減少,以前每個月來進貨1~2次的最近2個月也不來了。

 

此前朝鮮顧客很多的商場也變得冷清了很多(10月6日,遼寧省丹東市)

  

  在丹東一家飯店工作的朝鮮年輕女性的生活也徹底改變。「從平壤過來1年半了,但最近只能用現金買東西,很不方便」。在中國生活的朝鮮人最想要的就是人民幣。「只能付現金」,記者在朝鮮飯店想用手機或刷卡付款時被拒絕了。而且飯店也不提供發票。

  

  北京市中心的朝鮮大使館附近有很多面向朝鮮人的商店。記者拜託一名女店主後,她幫忙找了朝鮮人經常換錢的外匯黃牛。幾分鐘後,一名男子拿著裝有現金的手提包騎車趕來。這名男子説,朝鮮商人將美元換成人民幣在中國做生意,回國時再換成美元,因為制裁的原因,朝鮮顧客大幅減少。

  

  「朝鮮人不能交易嗎?」,記者到附近的銀行打聽了一下。一位女員工回答説,從2016年底就不能開戶了,大額取款需要申請,最長要花1個月時間。

 


  

  中國停止為朝鮮人開設銀行帳戶,並限制了大額存款的交易。另外還傳言可能會徹底凍結朝鮮人的帳戶。2017年夏季,中國政府向朝鮮大使館發出了提示,這成為猜測「當局希望8月底之前取錢」的依據。

 

   

  限制銀行交易並不包含在聯合國制裁決議內容內。中國事實上採取了之前一直態度謹慎的自主制裁。限制掌握中朝經濟命脈的金融交易是出於對美國政府的考慮。

  

  美國司法部2016年9月以涉嫌為朝鮮的導彈開發洗錢為由,提出要沒收中國丹東鴻祥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及相關企業持有的25個帳戶資産。2017年6月,對其中4個帳戶的開戶行丹東銀行實施了自主制裁,將其從美元結算系統中剔除。

  

  這25個問題帳戶的開戶行還包括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工商銀行等大型國有銀行。「中國的大型銀行可能會遭到美國制裁」,中國當局似乎感受到了這種危機。如果中國的大型銀行在美國市場的業務受限,或者被禁止與美國銀行交易,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與地方銀行不可同日而語。作為洗錢對策,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王敬東9月表示正在嚴格禁止與朝鮮的交易。

  

  如果能通過限制銀行交易減少朝鮮人的帳戶餘額,就容易掌握用於導彈開發的大額資金流動去向。不過,還有漏洞沒有堵上。中國直到最近都是只要有身份證和手機號,任何人都能到銀行開戶。不少中國人都在一個銀行開設了多個帳戶。在中國做生意的朝鮮貿易商透露説:「有些朝鮮人在使用中國人的休眠帳戶」。

  

  「限制銀行交易短期內會給貿易往來造成不小的影響,但朝鮮過一段時間後可能會開拓其他的交易渠道」,熟悉中朝經濟的亞洲經濟研究所駐首爾海外調查員中川雅彥認為。制裁也是與時間的鬥爭。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丹東 高橋哲史、北京 原田逸策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