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重新接近中國

2018/01/26


       英國正在重新向中國靠攏。支援中國巨大經濟圈構想「一帶一路」的投資基金的負責人將啟用前首相卡麥隆,同時首相特蕾莎·梅計劃月內訪問中國。英國著眼於退出歐盟(EU)之後,希望通過加強與中國的關係,以維持經濟增長。此外,法國總統馬克宏也開始積極展開對華外交,歐洲主要國家正競相接近中國。

  

     「這是我們的‘黃金時代’的新開局」。2017年底,英國財政大臣哈蒙德在北京與中國副總理馬凱舉行會談,興高采烈地如此表示。訪華有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行長馬克·卡尼(Mark Carney)等人隨行。就約10億英鎊的貿易和投資協定的締結等達成了協議。

  

     成為核心的是金融方面的合作。中英兩國為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就中國各銀行直接進入倫敦的外匯市場達成了一致。

 

      此外還表明方針,設立旨在支援中國正在推進的廣域經濟圈構想「一帶一路」的10億英鎊規模的投資基金。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稱,這個基金的主席等重要職務預計由前首相卡麥隆出任。

 

      卡麥隆在截至2016年7月擔任首相期間,第一時間宣佈參加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積極推行了重視中國的政策。彰顯中英蜜月時代的意圖,似乎推動了卡麥隆的起用。

 

      此外,匯豐控股(HSBC Holdings)前董事會主席道格拉斯·弗林特(中文名范智廉)已確定出任加強中英合作的民間大使。

 

      與卡麥隆政權時代相比,特蕾莎·梅政權曾對加強和中國的關係持慎重態度。據稱擔心中國的影響力擴大,推遲了中國企業出資的核電站計劃的批准,還撤換了親華派的政權高官。

 

      在特蕾莎·梅政權試圖縮短與中國的距離的背後,存在退出歐盟之後的環境變化。

 

      英國將因退出歐洲單一市場而遭受打擊,這一點確定無疑。英國希望將與歐盟以外的貿易和投資擴大變為增長的新驅動力。

 

      關鍵原本是擴大與屬於最大同盟國的美國的貿易,但最近圍繞伊朗核協議與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問題,英國與美國川普政府形成了意見對立。在此背景下,英國認為應重視對華關係。

 

       在歐洲,法國總統馬克宏1月上旬搶在特蕾莎·梅之前訪問了中國,與習近平主席舉行了會談。提出了「一帶一路」和原子能領域的合作。

 

      據相關人士表示,特蕾莎·梅將於1月底與企業相關人士等一起訪問中國。相關人士解讀稱,意在顯示出對中國來説,歐洲首要夥伴是英國。

 

      當然,對於英國來説,歐盟佔進出口的一半,另一方面,中國還不到1成。對中國方面來説,在金融等領域吸收英國具備的經驗具有巨大吸引力,但對英國來説,短期內拉動經濟的效果有限。此外,英國重新向中國靠攏,還有可能讓英國與川普政權的關係進一步變得複雜。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小瀧麻理子 達沃斯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