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相高頻率出訪 仍比不過王毅

2018/02/24


     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從2017年8月就任以來,訪問的國家和地區總計達到35個,以罕見的高頻率到海外出差。但這樣似乎還不夠,為了提高靈活性,河野呼籲應該有外相專用飛機。河野意識到的是中國,因為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的出訪頻度超過了日本。

 

     河野太郎出訪外國的頻率是日本前外相岸田文雄的約3倍(在超過4年零7個月的任期內出訪了93個國家和地區),相當於每週到海外出差1次。河野太郎還積極出訪此前缺乏關注的國家,作為日本外相首次訪問了莫三比克、巴林和馬爾地夫。阿曼是日本外相時隔27年再次訪問。

 

   追趕王毅……

 

    河野太郎1月在部落格中列舉了日本外相沒有訪問的國家,接著寫道,「中國的外長王毅每年都孜孜不倦地出訪非洲等全世界(中略)」。1月28日北京的釣魚臺迎賓館,在王毅主辦的午餐會上,話題涉及到了河野外相專機的設想。

 

     河野:必須追上您。

 

     王毅:我也沒有外長專機。

 

      河野:那您是如何到處出訪的呢?

 

       王毅:我是在玩兒了命地搞外交。

 

      在王毅説完之後,會場被笑聲包圍。

  

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和中國外長1月28日在北京的釣魚臺國賓館(kyodo)

 

      實際上,王毅在此次會談之前遍訪非洲和南美洲,呼籲各國參與中國倡導的廣域經濟構想「一帶一路」。1月22日,在智利首都聖地亞哥,在中南美30多個國家的首腦和閣僚匯聚一堂的會議上,王毅強調準備與所有國家分享發展成果。

  

    日本的外務省相關人士指出,「即使是日本的首相,在中南美也無法將如此眾多的國家匯聚到一起」。中國通過「一帶一路」不僅向亞洲和歐洲,甚至在非洲和中南美也在發動攻勢,對於這個現狀,日本日趨感到危機感。

 

    對於政局不穩定、與美國保持距離、以及各國企業對進駐持消極態度的國家,中國也在積極進行投資,相關地區歡迎中國。非洲和中南美在地緣政治上也很重要,行動遲緩將對爭取日本躋身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所需的支援造成影響。

 

    此外,中國大陸迫使與台灣具有邦交的非洲和中南美各國與台灣斷交,也成為風險因素。2016年12月,西非的聖多美和普林西比與台灣斷交,2017年6月巴拿馬與台灣斷交。日本顧及倡導「一個中國」原則的中國的立場。另一方面,台灣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下降,日本認為這涉及東亞安全保障的問題。

 


 

   河野太郎呼籲給外長配專機構想包含的期待是,可靈活出訪商用飛機航班數較少的中小國家,對挽回劣勢作出一定程度的貢獻。

 

     例如太平洋的島嶼國家。在和台灣有邦交的20個國家中,6個國家聚集於此。河野呼籲,「如果借助民間的商業航線前往,必須逐一返回轉机站,全部訪問很困難」。如果有了能從一個島飛往另一個島的專機,就無需返回轉机站。相當於外長的美國國務卿也擁有專機。

 

    國會期間出訪受到制約

 

   日本政府1月30日給出的數據顯示,前外相岸田在任期間與河野就任以來至1月24日訪問的國家和地區總計為123個。而中國外長王毅則在幾乎相同期間內訪問了262個國家和地區。河野指示在外務省內討論外相專機的引進。如果購買,維護管理費將增加,因此包機的靈活利用、租賃商用飛機等代替方案也浮出水面。

 

   日本增加外相赴外國出訪,還存在另外的課題。日本的首相和閣僚出席國會會議多於其他主要國家,國會開會期間,出訪受到制約。

 

   日本政府在2001年進行省廳調整之際,引進了副大臣制度。期待副大臣起的作用是,在閣僚赴海外出差時,代替其在國會進行答辯,但該制度幾乎沒有發揮作用。這是因為在野黨認為,與副大臣相比,對閣僚窮追猛打更能贏得分數,要求閣僚出席會議。世界經濟論壇(WEF)年會(達沃斯會議)每年1月召開,有世界的各界領袖匯聚一堂。今年自2005年以來,首次沒有首相和閣僚出席,原因是和22日召集的例行國會相衝突。

 

   河野太郎1月28日晚間從北京出發返回日本,29日淩晨抵達羽田機場。上午9點之前就出席了眾議院預算委員會會議。為了抗衡中國的外交攻勢,日本似乎不僅是引進外相專機,國會改革也不可或缺。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