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要讓日本防衛費倍增?
2018/06/06
日本自民黨的安全保障調查會建議大幅增加防衛費。要求調整此前政府定下的「防衛費佔國內生産總值(GDP)1%」的水準,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要求成員國達到的「防衛費佔GDP 的2%」作為參考。如果探索這一舉動的背景,會發現要求同盟國負擔防衛費的美國的存在。
![]() |
美國F35A隱形戰鬥機 |
日本將在2018年底修訂《防衛大綱》和《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簡稱中期防),8月還將提交2019年度預算的概算要求。自民黨在這個時期提出建議,是為了體現到日後的一系列計劃之中。
防衛費長期佔GDP的1%
自民黨的安全保障調查會在建議中強調稱,日本的周邊環境處於「戰後最大的危機局勢」。列舉了中國防衛費激增、太空及網路威脅等。日本2018年度最初預算的防衛費為5.1911萬億日元,連續6年增加,但仍要求進一步增加。
![]() |
作為象徵性數字被提出的是防衛費與GDP之比。日本前防衛相、調查會長中谷元在發佈建議之際呼籲稱,「與各國相比,(日本)防衛費的比例太低了」。觀察截至2016年度各國的防衛費與GDP之比可以發現,美國為3%,俄羅斯為4.8%,英法為2%左右。中國公佈的數值為1.3%,但被認為實際上更多。自民黨在建議中特意介紹了北約的目標,似乎希望彰顯「如果是美國同盟國,就需要負擔這種程度」的看法。
根據《日美安全保障條約》,日本和美國屬於同盟關係。從分工來看,美軍是「矛」(攻擊敵國領土),自衛隊是「盾」(專守防衛)。日本在國內設置美軍基地,允許美軍駐紮,作為「體貼預算」承擔美軍經費。但最近20年裏日本被同盟國美國明里暗裏要求增加防衛費。
轉捩點是9.11
重大轉捩點是2001年的美國「9.11」恐怖襲擊事件。9.11以後,小布希政權加強參與中東事務,軍費的膨脹擠壓了美國財政。美國開始推進美軍轉型(改革與整編),對同盟國的要求也隨之增加。
「從軍費來看,美國佔GDP的3%以上,日本僅為1%」,2000年代前半期,在小布希政權擔任國防部長的拉姆斯菲爾德每當會見日本的閣僚或議員都這樣表示。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也為實現財政健全化而削減防衛費,宣佈「美國已並非世界警察」。
防衛費的GDP佔比長期維持在1%的日本如今為何要提高至2%呢?很大原因在於川普上台。
川普上台前就呼籲消除美國對日貿易逆差。就任之後要求推進與日本的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寄希望於擴大美國汽車和農産品出口等。但日本希望避免在這些領域設置進口配額。
與汽車等領域相比,日本在防衛裝備領域的國內産業並不強。由於中國的海洋活動和朝鮮問題等,日本也比以前更容易向安全保障領域投入預算。川普敦促日本購買美國戰鬥機等,顯示出將經濟和安保捆綁起來的姿態。
對於自民黨的防衛相關議員來説,這種狀況是增加防衛費的良機。一位議員表示,「從前受到1%限制,停止了思考。包括裝備品在內,要增加所有預算」。不過,建議中針對增加預算的用途,僅僅列舉了訓練及教育費、維護及整備費等。對於超過5萬億日元的防衛費增加額,在用途方面缺乏具體性。
缺乏實現的可能性
日本政府內部很多觀點認為,「實現防衛費佔GDP的2%的可行性很低」。2%是現在的2倍,如果按日本如今的GDP計算,將是約11萬億日元。即使是北約的29個成員國,也只有美國、英國、波蘭等部分國家超過2%。
據稱,目前日本的防衛費還存在提高效率的餘地。例如從美國進口的高價裝備。採用「對外有償軍事援助(FMS)」方式,由日本與美國政府直接簽約的交易正在增加,但採購價格由美國政府主導。在日本政府和自民黨內部,對「美國開價獅子大開口」的不滿根深蒂固。
自民黨安全保障調查會其實也認為「2%偏高」。在建議草案中,曾將2%稱作「目標」,但有意見認為「缺乏可行性」,結果使之降格為「參考」。
1976年,日本三木武夫內閣在會議上針對防衛費決定「今後不得超過相當於國民生産總值(GNP)的100分之1的金額」。雖然這一決定之後被撤銷,但一定年齡以上的選民仍記得「1%額度」。本次提出偏高的要求,也包含了再次確認取消1%額度的含義。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針對防衛大綱表示,「並非處在以往的延長線上,將弄清真正需要多少防衛力量」,有時也瞟一眼嚴峻的財政狀況。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加藤晶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