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安倍長期政權(3)失去無黨派層的支援

2018/07/09


  安倍要實現政策離不開穩定的內閣支持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此前就是憑藉較高的內閣支持率來推進「安倍經濟學」。日本近年來出現較高內閣支持率的情況並不少見,反倒是如何維持這一局面成為把控長期政權命運的關鍵。

             

  從安倍政權的內閣支持率演變來看,其和成立之初便獲得創記錄高支持率的小泉純一郎政權有著相似之處。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進行的輿論調查顯示,宣稱「打碎舊自民黨」的小泉內閣支持率從2001年4月的80%起步,當年6月達到了85%。2012年12月安倍第二次上台執政時的內閣支持率為62%,到2013年4月上升到76%。

    

  其原因均為在得到自民黨穩定支援的基礎上,小泉和安倍還得到了無黨派等非自民黨階層的廣泛支援。

   

  首相溢價

   

  所謂首相溢價,是指「不支援自民黨但支援內閣」的階層。內閣支持率減去自民黨支持率就是首相溢價的數值。用支持率最高時的情況進行比較,小泉政權的溢價數值在2001年4月為37個百分點,安倍政權在2013年4月為20個百分點。

 

安倍晉三就森友文件改寫問題道歉(3月12日,首相官邸)

   

  問題就在於內閣不支持率與無黨派階層的關係。在小泉政權末期的2006年7月,內閣支持率為46%,與「不支援」的44%不相上下。當時在無黨派階層中,「不支援」上升到54%,遠遠高於「支援」的25%。而在小泉政權成立之初,曾獲得78%無黨派階層的支援。

        

  從安倍政權的情況來看,2018年5月的內閣支持率為42%,不支持率達到53%,是其第二次上台執政以來不支持率的最高點。無黨派階層有70%的人回答「不支援」。在全部回答者中,無黨派階層的佔比已由安倍第二次上台執政時的14%提高到30%,增加了一倍還多。

      


            

  安倍政權的「支援與不支援」呈現兩極分化趨勢。對於是否支援內閣的提問,在2018年5月的調查中只有5%的人回答「不知道或説不清」,降至安倍第二次上台執政以來的最低點。回答「不知道或説不清」的人在2016年1月曾達到過19%,但最近2年一直低於小泉政權時期。小泉政權時長期徘徊在1~2成水準。  

    

  由於採取小選區制,作為「選舉的臉面」,黨魁的人氣更容易影響選舉結果。

   

  影響選舉結果

  

  日本過去的長期政權也屢屢受困于支持率問題。根據每日新聞社的輿論調查,佐藤榮作內閣的支持率在成立之初的1964年11月為46%,到1972年4月滑落到19%。儘管1972年5月實現了沖繩返還日本,但仍無法恢復凝聚力,佐藤榮作不得不下臺。

   

  中曾根康弘內閣由於提出營業稅法案而受到強烈批評,在1987年3月不支持率達到52%,遠遠高於支持率的23%。

   

  美國川普政權也出現支援與不支援兩極分化的情況。支持率大幅波動與兩極分化似乎已成為已開發國家的共同現象。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白岩HIONA、甲原潤之介、飛田臨太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