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關係中的日本多角度思維外交

2018/10/23


   9月12日在俄羅斯海參崴舉行日中首腦會談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表情很柔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示希望中國放寬日本産食品進口限制,據説習近平表示日本白米很好吃。平時總在思考與日本關係的中國領導人談到私人話題很罕見。在這次會談中確定了安倍10月訪華。

 

   訪華的協商於9月下旬在風景名勝地蘇州的「金雞湖大酒店」舉行。據悉,中國政治局委員楊潔篪與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長谷內正太郎一起散步時表示:中國有句俗話「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請多呆一些時間。據稱,中日直到最終階段都在商討邀請安倍赴大數據産業取得進展的貴州省貴陽的計劃。

 

1978年時中日簽署和平友好條約。左起為當時的中國副總理鄧小平、中國外交部長黃華、日本外長園田、時任日本首相福田

  

   中國眼中是似乎1989年的再現。在因天安門事件而遭到西方國家經濟制裁之際,中國將日本定為突破口。日本最早決定解除經濟制裁,促成了1992年的天皇訪華。

 

   1972年,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與蘇聯對立的中國,為邦交正常化鋪平道路。日本與中國于同一年實現邦交正常化,1978年簽署和平友好條約。過去的中日關係猶如在追隨中美關係,但在冷戰終結、美國「1強」時代終結的如今,這種相關性也發生改變。

 

2018年9月的中日領導人會談(海參崴)

 

   安倍與美國總統川普建立蜜月關係,同時還將回應中國的秋波。對於因美國感到警惕而當初持慎重態度的中國「一帶一路」,日本也顯示出合作姿態。

 


 

   針對日美合作的「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也表示,「對抗一帶一路的信號不好」。此外,安倍與因入侵烏克蘭而遭到歐美批評的俄羅斯總統普丁的關係也很良好。

 

   正如與中俄外交所象徵的那樣,安倍身上可以看出與容易倒向對美一面倒的過去日本政權存在差異的多角度思維。

 

   中美在今年夏季以後打響貿易戰,呈現主導權之爭的局面。川普表明撕毀美國與前蘇聯簽署的《中程導彈條約》,美俄的軍事對立也令人擔憂。

 

   戰後的日美雖然在經濟方面發生摩擦,在安全保障方面卻堅如磐石,但川普暗示用經濟和安保做交易。日本在與中俄積極交往的同時,能否像以前那樣維持日美同盟關係這種不安難以消除。

 

 今後,日本外交全面受到考驗的多角度思維將緊貼威脅日美根基和東北亞穩定的安保風險。

 

   中日兩國和平友好條約生效,到10月23日迎來40年。安倍將於25~27日訪華,26日與中國最高領導人舉行會談。中日關係今後將走向何方?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重田俊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