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油企成為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的受益者?

2018/10/25


       由中俄主導開發伊朗沉睡的豐富自然資源的局面越來越明顯。在世界最大規模的伊朗南帕爾斯天然氣田的開發方面,似乎正在推進準備工作,由中國國有企業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CNPC)承接已退出的法國企業道達爾的權益。此外,俄羅斯的國營扎魯別日石油公司(Zarubezhneft)就伊朗兩塊油田的開發達成協定。美國川普政府退出伊朗核協議對歐洲企業構成打擊,另一方面則給中俄帶來利益。

 

 

       伊朗石油部長讚幹內(Bijan Zangeneh8月宣佈,道達爾正式退出開發南帕爾斯天然氣田的協議。

 

       伊朗20177月就總額48億美元的業務與道達爾和中國石油達成協定,道達爾掌握50.1%權益,中國石油掌握30%。伊朗當地的報道顯示,預計道達爾持有的權益今後將由中國石油承接。

 

       中國石油還將推進伊朗南阿札德干(South Azadegan)油田的開發。日本企業國際石油開發帝石(INPEX2004年就開發該油田達成協定,但由於美國強化制裁,2010年撤出。填補這一空缺的是中國石油。

 

       此外,俄羅斯也開始啟動伊朗的油田開發。扎魯別日石油公司3月與伊朗就日産量6000桶的阿班(Aban)油田和3萬桶的西配達(West-Paydar)油田的開發達成協定。伊朗政府高官透露,俄羅斯準備進一步向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氣部門投資500億美元。

 

       美國將在11月正式重啟石油方面的對伊制裁。道達爾認為難以從制裁中被豁免,決定在期限之前撤出。該公司似乎也已經停止伊朗産原油的交易。

 

       歐洲企業擔心被排除在美國市場之外,或者被美國政府要求支付罰款,而中俄並不在意美國的制裁。這是因為中俄企業多為政府旗下,無需像歐洲企業那樣把與美國的政治對立風險看得太重。

 


       伊朗石油儲量排在世界第4位,天然氣儲量居世界第2位,是全球屈指可數的資源型國家,但由於與美國的對立持續,開發進展遲緩。

 

伊朗波斯灣的油田(reuters)

 

       川普在歷任美國總統中敵視伊朗的姿態尤其突出,他表示要將伊朗産原油交易降為零,敦促日本等相關國家停止進口。伊朗為了維持客戶,不得不進行降價。

 

       對亞洲出口的伊朗産重質油和沙烏地阿拉伯産的價格差擴大至歷史新高。在對亞洲出口中,伊朗被認為給予中國的優惠尤其大,在原油進口方面,中國也在獲得利益。

 

       中國3月在上海的交易所推出了人民幣計價原油期貨,啟動了交易。中國希望在以美元結算為主流的原油交易市場上,將人民幣計價的商品培育為國際指標。取代美元的「石油人民幣」帶有現實意味。

 

       在金融市場,主流觀點認為「人民幣要威脅被稱為國際霸權貨幣的美元的存在,仍缺乏實力」。但是,伊朗與中國原油交易的擴大,對於挑戰現有貨幣秩序的人民幣來説,有可能成為東風。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岐部秀光 杜拜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