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需求觸頂不會馬上影響中東
2018/01/29
有分析認為,即使石油需求達到頂峰,中東地區也不會馬上受到衝擊。原因在於,中東地區能夠通過低成本開採確保價格競爭力。專家中有不少聲音預測成本相對較高的美國頁岩氣的産量將出現減少。
據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預測,在石油需求減少的背景下,中東的存在感將出現增強。到2050年,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OPEC)的全球生産份額將從2015年的42%提高至54%。如果對中東的依賴程度提高,該地區爆發問題時的地緣政治風險將增大。
雖説距離石油需求變動對中東産生影響還需要一段時間,不過從長遠來看,中東嚴重依賴石油的經濟模式將迎來極限,結構改革不可避免。
歐佩克等機構也不認為石油峰值論將在不久的將來成為現實,這種理論目前還只是一種假設。
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認為,如果石油峰值論成為現實,到2030年油價預計為每桶65美元,2040年為60美元,2050年為50美元。但如果從峰值並未到來的「參照前景」來看,在3個節點的油價預計為95美元、115美元、125美元。根據市場環境,到2040年將出現近2倍的價格差距。
此外不少專家認為,純電動汽車等難以迅速普及。能源經濟研究所的研究負責人柳澤明認為「各國很難按計劃推進轉向純電動汽車」。這是因為仍然面臨著續航距離、電池的技術革新、建設充電設施等諸多課題。
預計今後石油市場的關鍵在於中國的走向,中國佔到發展中國家石油需求的2成。經濟産業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藤和彥上就中國指出「除了純電動汽車市場大幅增長外,産業結構也迅速向服務化轉型,石油需求接近峰值」。他同時表示「預計全球整體的石油需求將在2020年達到峰值」。
石油需求不會輕易消失。運輸重型貨物的卡車難以純電動化,飛機也需要航空燃油。在石化領域,隨著新興國家的發展,塑膠的使用量增加。純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的普及能否取得「革命性」進展將左右著石油和相關産業的命運。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竹內康雄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