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參與開發伊朗的全球最大氣田
2017/07/04
7月3日,中東資源強國伊朗就波斯灣海域的全球最大規模氣田「南帕爾斯氣田」的開發,與法國道達爾(Total)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中石油,CNPC)達成了最終協議。總業務費為48億美元。自2015年通過核協議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後,外資參與伊朗的大規模資源開發尚屬首次。美國川普政權傾向於敵視伊朗,在此背景下伊朗決定拋開美國企業全面推進資源開發。
道達爾與中石油將在南帕爾斯第11礦區進行20年的開發和生産。日産量按石油換算為40萬桶。在該項目中,道達爾的權益為50.1%,中石油的權益為30%,伊朗國家石油公司(NIOC)的子公司Petropars的權益為19.9%。預計最早將從2021年開始面向伊朗國內進行生産和供貨。
![]() |
項目的業務合同沿襲了伊朗隨著核協議的通過決定引進的新石油和天然氣勘探開發合同方式「伊朗石油合同(IPC)」。企業能在比以往長的20年時間裏參與開發和回收等,在條件上方便外資企業參與。
7月3日,道達爾的首席執行官(CEO)帕特里克·普亞納(Patrick Pouyanne)表示,「作為簽署IPC的第一批外國企業,很自豪能為改善歐洲和伊朗的關係作出貢獻」。
2016年11月,道達爾圍繞南帕爾斯的開發與伊朗國家石油公司達成了基本協議。不過,隨著川普政權對伊朗的敵視態度越來越明顯,談判一度中斷。還曾有意見認為該業務可能很難實現。
南帕爾斯氣田在海底與卡達境內的「北方氣田(North Field)」相連。伊朗從1990年代開始推進開發。
圍繞伊朗的資源,英荷殼牌石油也就「南阿扎德甘油田」等的開發調查與伊朗簽署了備忘錄。義大利埃尼集團(ENI)上個月與伊朗國家石油公司就波斯灣的其他氣田簽署了備忘錄。
伊朗的資源開發中最大的風險是美國政府的動向。美國總統川普並沒有像在2016年的大選中暗示的那樣「廢棄核協議」。不過,在核相關制裁之外,美國以人權和支援恐怖主義為由維繫了對伊朗的強力制裁。5月,還對伊朗的彈道導彈開發實施了追加制裁。
據伊朗通訊社消息,該國石油部高層就此次的協議表示,「這證明擁有世界最大規模天然氣儲量的伊朗將成為未來(能源市場)的中心」。另外伊朗通訊社還指出,這表明美國的制裁沒有取得效果。
圍繞對外資有利的新合同方式,伊朗的保守強硬派強烈反對。此次的協議對在5月的總統大選中成功連任的穩健派總統魯哈尼以及支援總統的石油部長讚加內來説也是很大的成果。伊朗打算以此為契機加速氣田開發。
如果伊朗全面推進資源開發,預計日本企業在設備出口等領域的商機也將擴大。主力商社在達成核協議後,推進了將派駐伊朗首都德黑蘭的人員增加約一倍的準備工作。日本也期待再次涉足此前因制裁而被迫撤退的伊朗油田開發。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岐部秀光 杜拜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