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為什麼越來越「反日」?

2019/02/22


       日韓關係正在陷入泥沼。南韓國會議長文喜相就隨軍慰安婦問題要求日本天皇道歉,對於要求撤回發言的日本反駁稱是「賊喊捉賊」。日韓關係為何如此扭曲呢?其背景在於南韓潛藏著對日本的輕視,而且缺乏修復關係的意願。

 

南韓國會議長文喜相(kyodo)

 

       「為何説出如此愚蠢的話?明明不是完全不了解日本的人……」,南韓一位知日派知識分子對文喜相的發言感到驚訝。

 

       文喜相在接受美國彭博通訊社採訪時,稱日本天皇為「戰犯主犯的兒子」。同時還表示「這樣的人握住(前慰安婦)老奶奶的手,説一句‘真的非常對不起’,(問題)就會解決」。

 

       文喜相在2004年起的4年裏擔任日韓議員聯盟的韓方會長。2017年在屬於革新派的文在寅政權上台後,作為特使訪問了日本。在文在寅政權,是有代表性的與日本的溝通橋樑之一。

 

       南韓對前二戰勞工等的損害賠償判決、以火控雷達照射日本自衛隊巡邏機、解散基於慰安婦協議設立的財團——2018年以來,日韓關係持續惡化。問題之所以變得如此嚴重,是因為對最重視與朝鮮的南北和解的文在寅政權來説,日本的存在感迅速下降。

 

       朝鮮半島問題的主角

 

       文在寅在1月的新年記者會上自信地表示,「我們已成為朝鮮半島問題的主角」。文在寅有一種強烈的自負,認為是南韓將朝鮮勞動黨委員長金正恩拉到外交的舞臺上、使其坐在與美國的無核化談判桌前。

 

       南韓《朝鮮日報》報導稱,文在寅的外交智囊、總統統一外交安保特別輔佐官文正仁29日在東京的研討會上表示,「南北和美國正在磋商停戰協定與無核化,日本的作用將被迫消失」。雖然他否認稱「並非忽略日本(Japan Passing)」,但仍體現出南韓現任政權的對日觀。

 

       在經濟方面,南韓在零部件和原材料上依賴日本的結構沒有改變,但作為出口目的地的日本從2000年的第2位降至2018年的第5位。另一方面,中國的存在感正在提高。

 

       不能認為文在寅政權在故意挑起與日本的爭端。但是由於對日本的關注度下降,並未試圖阻止日韓關係惡化,最終形成了不考慮後果的對日批判。

 

       在任期至2013年的保守派李明博政權下擔任南韓駐日大使的申玨秀表示,「過去即便關係惡化也會私下採取措施改善關係,但現在看不到這樣的努力。這很可怕」。

 


       南韓總統府裏幾乎沒有日本通。為數不多的知日派、總統經濟助理金顯哲1月因經濟政策失言問題提出辭職,文在寅沒有袒護金顯哲,爽快地受理了他的辭呈。

 

       在南韓外交部紅極一時的「日本學校(Japan School)」(注:南韓外交部內的用語,指在駐日南韓大使館的工作經驗)也逐漸喪失人氣。據南韓《中央日報》報道,南韓討論將中國從負責對日外交的東北亞局中分離出來,單獨成立「中國局」。另一方面卻打算將日本與印度、澳大利亞合併。工作辛苦待遇又不好,駐日大使館成為不受歡迎的就職地點。

 

       兩國將迎來多個重要節點

 

       日本政府計劃派內閣府政務官出席島根縣222日在松江市舉行的「竹島日」紀念儀式。日本政府連續7年派官員出席該儀式,南韓每次都會提出抗議。

 

       今年將迎來多個「反日」輿論容易高漲的節點。31日將迎來日本統治朝鮮半島時期最大的抗日獨立運動「三一運動」100年。南韓政府計劃舉行大規模的紀念活動,還要請朝鮮參加。

 

       緊接著4月將迎來日本統治時期南韓在中國成立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成立100年。南韓的外交相關人士表示,「今年在對日外交上無法輕易妥協」。

 

       一位政府相關人士聳肩説道,「如果提議與日本改善關係,就可能成為‘積弊清算’的對象,容易禍從口出」。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首爾支局長 鈴木壯太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