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象異常:法國46度 墨西哥大冰雹
2019/07/08
在全球各地,異常氣象的影響正在擴大。在歐洲,熱氣流帶來酷暑天氣,法國出現破歷史紀錄的45.9度高溫。墨西哥則在酷暑天氣下突遭冰雹襲擊。除了日本的九州地區外,中國和印度也有發生暴雨,洪水引起人員傷亡。7~8月異常氣象有可能持續下去,或對旅遊和經濟産生影響。
在法國,6月28日,南部蒙彼利埃近郊出現45.9度的高溫。據法新社報道,此前該地區的最高氣溫為2003年創下的44.1度。當時約有1.5萬人因中暑等原因死亡。據悉德國、波蘭和捷克的氣溫也上升至近40度,打破6月的最高氣溫紀錄。
在歐洲,很多普通家庭並未裝空調,出現了中暑者。法國衛生部稱「高溫達到危及生命的級別」,呼籲民眾白天減少活動。
歐洲的6月通常太陽在晚上九十點鐘落山,是氣候最為舒適的季節。目前有聲音擔憂極端炎熱天氣會導致遊客減少。
6月30日在墨西哥中部哈利斯科州的瓜達拉哈拉,悶熱天氣突然變化,降下大量冰雹。有的地方甚至積了1米多深的冰雹。冰雹堵住車庫和住宅的出入口,軍隊和警察參加了清除冰雹的作業。據悉這是當地第一次下這麼大的冰雹,當局為應對而苦惱。
![]() |
墨西哥軍人正在除冰(6月30日,墨西哥中部,reuters) |
在印度第2大城市孟買,破紀錄的暴雨災害出現擴大。據悉建築物倒塌等導致20多人死亡。當地媒體引述當地政府相關人士的發言稱,此次的暴雨為「過去幾十年最嚴重的一次」。暴雨導致電車和公交停運、飛機停飛的情況不斷出現。政府呼籲民眾呆在家中,當前經濟活動處於有可能停滯的狀態。
![]() |
異常氣象在全球各地擴大,不少聲音指出是受到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國際勞工組織(ILO)7月1日發佈了關於全球變暖對經濟影響的報告。其中指出,當氣溫超過35度時,勞動者就會感覺到壓力,生産效率出現下降。
報告預計,到2030年氣候變化造成的經濟損失將達到2.4萬億美元,較1995年的2800億美元大幅擴大。
在6月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峰會(G20大阪峰會)上,首腦宣言中為應對氣候變化等地球環境問題,提出「認識到促進和主導能源轉換的緊急必要性」。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018年10月發佈的報告中警告稱,全球氣溫最早將在2030年比工業革命前升高1.5度。不過,在應對全球氣候變暖方面,美國與歐洲、已開發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意見存在分歧,尚未拿出有效的對策。在各國無法統一步調的狀況下,今後也存在自然災害繼續擴大的可能。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