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食鯨文化何去何從?
2019/08/08
店舖的招牌上是一個顯眼的「鯨」字,店內擺放著各種鯨肉——位於長崎縣佐世保市的中島(鯨)商店,是在這片與鯨魚淵源很深的土地上也少有的鯨肉專賣店之一。
這家店成立於1950年。第2代店主中島滿彥一輩子從事鯨魚事業,如今已經77歲了。從日本的經濟高速增長期開始,中島見證了食鯨傳統的變遷。
今年6月底,日本正式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時隔31年重啟商業捕鯨。當記者詢問中島「鯨魚生意會火爆起來嗎」,中島令人意外地給出了慎重的回答。
![]() |
重啟商業捕鯨後捕撈上岸的鯨魚(北海道釧路市) |
「在佐世保,5~6月開設了(買賣魚貝類等的集市)‘早岐茶市’,但是在這裡鯨魚已經不好賣了。最近十幾年已經可以看出這種情況。老年人越來越少,鯨肉的味道就快要無人傳承了」。
日本的鯨肉消費在1960年代上半期達到峰值後急劇減少,禁止商業捕鯨更是加劇了消費下滑。如今,鯨魚消費佔肉類消費量的比例非常小。即使在長崎縣,也是令中島嘆息的情況。
在這樣的時代,即使商業捕獲的鯨魚在市場上流通,也難説食鯨文化能否立刻復甦。對於日本人來説鯨魚是什麼樣的存在呢?日本有多喜歡鯨魚呢?
記者帶著這樣的疑問從佐世保來到長崎縣平戶市生月島。這裡在江戶時代古式捕鯨繁榮,是將捕撈、解體和加工企業化的「鯨組」的基地。尤其是益富組,為當時平戶藩的財政作出巨大貢獻。
平戶市生月町博物館·島館的研究員中園成生表示,「雖然有這樣的歷史,但是難以將捕鯨和食鯨視為全日本的傳統。與其説日本,不如説是個別地區的傳統」。
不過,日本的捕鯨在近代以後以挪威式槍殺法為主流。後來進入南極海,捕鯨對戰後日本經濟復興構成支撐。在糧食困難時期,日本人可以説因為有鯨肉才能「長大」。
從這種意義上來説,食用鯨肉一度擴大到全日本。老一輩還記得「鯨肉的味道」,但中園指出「古式捕鯨的傳統存在文化上的斷裂」。雖然經常聽到有人説「日本人一直在吃鯨肉」,但是真實情況卻很複雜。
僅靠提倡傳統,可能難以使食鯨文化復活。儘管如此,日本還是選擇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這意味著在無法預見鯨魚消費未來的情況下,民族主義先行一步。
在輿論調查中,支援日本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的聲音很強。然而,實際對食用鯨肉有興趣的人又有多少呢?這的確有些紙上談兵。佐世保的中島遺憾地表示,「希望首先能讓更多人了解正宗鯨肉的味道」。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大島三緒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