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在商討「第5個政治文件」

2019/11/04


     中日兩國政府已開始討論在2020年春季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日之際,簽署定義新的兩國關係的「第五個政治文件」。這個文件將追求對經濟和環境等世界課題合作的中日關係。由於中美對立的長期化,中國向日本靠攏的戰略選擇正在發揮作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於12月下旬赴中國舉行中日首腦會談。安倍將在取得川普政府的理解的同時推進協調工作。

 

     中日首腦達成協定的政治文件將成為兩國關係的基礎。中日兩國過去簽署了4個文件。1972年的《中日聯合聲明》納入不承認台灣屬於國家的「一個中國」原則以及放棄戰爭賠償請求,確認了邦交正常化。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日本首相安倍2019年6月27日在大阪會談。

 

     1978年的《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將1972年聲明的內容變為條約。日本通過政府開發援助(ODA)支援中國,友好氛圍也隨之高漲。1998年的中日關於建立致力於和平與發展的友好合作夥伴關係的聯合宣言》(中日聯合宣言)提出建立致力於和平與發展的友好合作夥伴關係。

   

      2008年的《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倡導的「戰略互惠」是擱置歷史和安全保障問題,在經濟和環境等方面彼此取得利益的構想。雖然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國有化和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導致緊張關係加劇,但日本的貿易夥伴國一直是中國排在首位。

   

      習近平將於2020年春以國賓身份訪問日本。屬於中國國家元首的國家主席正式訪日是自2008年以來的首次,兩國將迎來時隔12年的節點。安倍將出席12月下旬在中國召開的中日韓首腦會談,協調與習近平主席的會談。

   

     「第5個政治文件」將提出2020年代的中日關係的方向性。不僅是戰略互惠,還設想在世界性課題上合作的雙邊關係。安倍與10月23日訪日的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舉行了會談,確認兩國對世界與亞洲的和平與繁榮負有責任,將為國際社會作出貢獻。

   

     在全球格局下定位的2國間關係更為穩定。日本政府作為參考的是1992年宮澤喜一首相和美國總統布希發佈的東京宣言中的「日美全球夥伴關係」這一概念。當時日美間發生貿易摩擦,隨著冷戰終結,蘇聯這個「假想敵」消失,確認對世界經濟發展的貢獻等新的共同目標,重新定義了日美關係。

   


   

      作為通過「第5個政治文件」提出的主題,日本方面關注地球變暖和朝鮮局勢,而中國方面關注養老、醫療和農業。雙方還將磋商貿易規則。中國外交相關人士表示,中國方面希望納入「一帶一路」和「新時代」等表述。

   

      與美國形成對立的中國正在發現日本的戰略性價值。美國副總統彭斯在24日的演説中指出「中國的行動逐漸帶有攻擊性,同時變得不穩定」,還抨擊了有關香港和台灣的做法。由於中美貿易磋商,中國通信設備廠商華為技術相關的禁運放寬措施等仍未解決。

   

      中國過去曾為緩解國際社會的孤立而積極利用對日外交。1989年西方國家啟動了經濟制裁,日本在較早階段啟動制裁解除,1992年實現了天皇訪華。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