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網紅」政治家——河野太郎

2019/12/30


  作為頻頻在中國微網誌上熱搜的外國政要,日本前任外相、現任防衛相河野太郎應該算是其中一個。河野太郎的個人官方網站上顯示他有Facebook、Instagram和推特的帳號,其中粉絲最多、發表內容最多的是推特。比如,他來中國訪問在推特上發了與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的自拍,讓日本網友意外發現華春瑩的另一面。

 

河野太郎推特截圖,配文:久違的自拍

 

  再比如,有網友指責他戴金錶生活奢靡,他轉發解釋説其實是APEC紀念品的竹表,帶火了一波竹表熱潮。

  

河野太郎曬出竹表的照片,配文:竹子做的,怎麼了?

  還有網友在推特上發起了「如何在網上發出河野太郎的名字卻不被他發現」的挑戰。有使用標點符號拼寫的,有用3D建模的,甚至還有人用摩斯密碼,但這些都被這位「網癮深重」的政治家發現並轉發。

 

對於一位使用了中文拼音的網友,他在轉發時還加上了「你好」的評論

  

  可以説,河野太郎成為了在社交網站上最活躍的日本政治家之一。日經中文網匯總了《日本經濟新聞》等相關報道,探尋河野太郎的「網紅」事跡。

 

  從政經歷

 

  河野太郎出生於1963年1月10日,出身政治世家。他的祖父是曾任日本副總理、自民黨幹事長等要職的河野一郎,父親河野洋平則歷任自民黨總裁、副總理、外相等,1993年在擔任官房長官時發表的「河野談話」更是在東亞外交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大伯河野謙三也曾擔任參議院議長。

 

  其本人從日本名校、慶應義塾大學經濟學部肄業後進入美國喬治城大學,師從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畢業後進入富士全錄公司和日本端子株式會社工作,1996年在第41次眾議院總選舉中初次當選,走上從政之路。2015年被任命為內閣府特命擔當相(防災、制度改革、消費者和食品安全),首次實現入閣。2017年8月擔任外務相,2019年9月平移至現職防衛相。

 

  太郎與洋平

 

  既然出身政治世家,就不免被人與父輩比較。河野太郎和父親河野洋平都曾經擔任過日本的外相。父親河野洋平的「河野談話」聲名在外,但河野太郎在與南韓外相康京和的日韓外相會談中則表示「希望南韓要切實履行」2015年達成的最終且不可逆的日韓協議。對此,南韓《東亞日報》評論稱,對於改善兩國關係的預測潑了一盆冷水。

  

年輕時的河野太郎一家與父親河野洋平

 

  河野太郎最初很強烈地意識到了「父親的影子」。在剛上任外相時,河野太郎在外務省的訓示式上對職員們説:「洋平和太郎的人性、想法都完全不同,希望大家不要根據以往的經驗來和河野太郎共事」。但他也會很謙虛地表示:「感謝父親的人脈可以作為我的資産使用」。儘管想法有所不同,河野太郎在2002年的時候曾經「割肝救父」,為患上肝炎的父親移植了部分肝臟。


 

  外交熱情

 

  在擔任外相期間,河野太郎也曾引起過爭議。到2019年5月,就任不到2年的時間裏他已經出訪超過了100次。相比之下,前任外相岸田文雄在4年8個月的任期中只去了51個國家和地區。河野太郎對於一些日本外相從未去過的國家也顯示了興趣。還在外務省2019年度預算案中提出了42億日元的外相專機項目。

  

河野太郎來中國參加中日韓外向會談後夜遊司馬臺長城(8月20日,北京)

 

  由於例行國會期間的工作日一般都有國會審議,河野太郎就利用週末組織短期出行。調任防衛相之後,他依然保持了超高的外訪熱情。充分發揮英語能力,與外國政要的交談基本不用通過翻譯。官房長官菅義偉稱他為「新式防衛相」,

 

  但這一做法也招致了在野黨的批評,指出應該優先國會日程,頻繁的海外出差缺乏成果,防衛相總是不在日本成為問題等。

 

  特點是「對話」

 

  相比于在國會上引起的爭議,河野太郎在網上得到的更多是網友們的正面評價。之所以能成為「網紅」,主要得益於其在社交網站上的活躍表現。他積極利用社交網站公開自己的活動,在2019年9月的內閣改造中,他先是發了一條與外務省職員們的合影表示感謝,收到了5萬多個「讚」,4個小時後又發佈了自己就任防衛相的推文。此後又陸續發佈了自衛隊在颱風災區的各種救災活動。

 

  


  在河野太郎走馬上任防衛相之後,防衛省和自衛隊強化了資訊發佈,不斷更新推特和Instagram,對外展示救災支援和部隊的活動狀況,意在增加自衛隊的親近感。海陸空三支自衛隊和統合幕僚監部也分別通過各自的帳號發佈資訊。

  

  

  對於擁有120多萬推特粉絲(2019年12月中旬)的河野太郎的就任,防衛省寄予了很高的期待。他自己也説:「希望(用社交網站)同時發佈自衛隊活動和安全保障政策」。

 

  近年來,積極利用社交網站的日本政治家越來越多。據日本「選舉.com」網站統計,在2019年的參議院選舉中,有80%的候選人使用了推特。超過了2016年參議院選舉時的67%。立憲民主黨、國民民主黨和日本維新會的超過90%的候選人使用了推特。自民黨也超過了80%,大幅超過上次選舉時的約50%。

 

  日本上智大學教授前嶋和弘對於政治家們的社交網站進行了分析。河野太郎的推特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指出,河野太郎推特的特點是「對話」。推特日本公司的谷本晴樹認為,「歐美有很多政治家會通過推特傾聽民意,但日本還是以單方面發聲為主」。與一般政治家大多是在網上發佈工作相關的內容不同,河野太郎經常與網友積極互動。

 

  曾經有一名研究人員在河野太郎的推特下留言,稱文部科學省的科研經費補貼申請書的「填寫太費時」。在河野太郎的斡旋下,文部科學省簡化了申請書的格式。

 

  享受紅利也面臨風險

 

  從前總統歐巴馬時期開始,美國的政治家們開始重視社交網站的作用。對於各種候選人來説,社交網站成為了不可或缺的手段。現任總統川普更是將社交網站作為直接發聲的渠道,他的推特發言可謂牽動著全球局勢的神經。對比美國,日本政治家對社交網站的利用儘管有些遲緩,但在選舉戰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舉足輕重。


 

  日本政治家們發佈的內容也在變化。以前基本都是以簡單生硬的活動通知為主,但現在能明顯看出來是用心編輯的內容。日本內閣廣報室內部有一支被稱為「SNS班」的團隊專門負責安倍晉三的Facebook、Twitter、LINE、Instagram等各種社交網站的內容運營。還會針對各家網站不同的受眾發佈不同的內容。社交網站逐漸成為日本政治家向更多民眾宣傳自己的固定渠道。

  

在為「雨男」發言道歉的河野太郎(10月29日,Kyodo)

 

  但是,河野太郎也在社交網站上栽過跟頭。在今年夏季日本多處頻發颱風災害之後,河野太郎在對自衛隊的救災活動表示慰問時表示:「我經常被人説是‘雨男’,就任防衛相之後已經發生了3次颱風」。這一發言引起了會場一陣笑聲。這段視頻在網上迅速引起了批評聲,「有很多人因為大雨失去了生命,不管以何種理由,用這場大雨來説笑都是不應該的」。第二天,河野太郎在參議院外交防衛委員會上為此道歉:「讓大家感到不快我非常抱歉」。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政治家在社交網站上享受了關注度提高的紅利之後,也必須要面對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接受嚴密注視的代價。有人誇讚河野太郎積極與網友互動是「就像親切的鄰家大哥」,但也有人質疑長時間泡在網上的他是「不務正業、太閒了」。在樹立親民「人設」的同時,也要經受住社交網站這柄雙刃劍的檢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