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日本國內疫情擴散或已開始
2020/02/17
對於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在日本國內感染擴大的警惕感正在加強。鑒於2月13日確認日本國內首位死亡者、同時感染途徑不明的患者出現多例,專家認為「處在可視為擴散已開始的階段」。為了防止日本國內的全面蔓延和應對重症患者等,要求加強病毒感染的檢測體制和完善醫療體制等的呼聲相繼湧現。
2月14日在橫濱市召開了相關專家參加的學會的緊急研討會,在世界衛生組織(WHO)負責新型冠狀病毒對策的進藤奈邦子發表演講,指出「在中國,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病例正在減少」,並表示「在中國以外,無法追蹤感染途徑的患者只在日本出現」,敦促日本政府和醫療機構努力追蹤感染途徑。
![]() |
世衛組織的進藤奈邦子在日本環境感染學會舉行的緊急研討會上(2月14日,橫濱) |
在研討會上發言的日本國立國際醫療研究中心醫院的國際傳染病中心負責人大曲貴夫表示,「可以認為感染正在日本國內擴大的可能性很高。已經到了推進下一步舉措的過渡期」,強調醫療機構等有必要推進救治患者的準備工作。
日本厚生勞動省表示,現在仍未確認新型冠狀病毒的流行。這是因為,在日本國內雖然「可以想像(包括無症狀的人在內)感染者達到一定人數,但很難拿出科學根據這樣説」,近畿大學的教授吉田耕一郎這樣解讀。
但在此次,隨著被確認感染的死亡者和感染途徑不明的患者出現多例,日本的東北大學的教授押谷仁認為,「可視為日本已經進入或許已開始擴散這一階段」,指出今後各地各地都有可能發現患者。日本傳染病學會也發表見解稱,日本國內「發生散發性疫情也不足為奇」。
另一方面,神戶大學的岩田健太郎教授表示,「雖然仍不了解疫情的階段,但仍未發展到全國性蔓延,因此需要努力在地區層面展開盡可能的封堵」,呼籲冷靜加以應對。從病毒感染到發熱等症狀出現的潛伏期被認為約為2周。岩田教授表示「對於(與感染者密切接觸等)風險較高的人,即使並未發病,在這個期間加以隔離,對防止感染擴大也非常重要」。
關於如何檢測感染的擴散,日本曾在過去曾陷入苦戰。
在2009年新型流感發生流行之際,日本政府展開了機場和港口的口岸管理。但之後發現了既沒有前往美國和墨西哥等疫情地區經歷、也沒有與感染者接觸的難以説明途徑的患者,這才意識到日本國內的擴散。
大阪大學的教授朝野和典表示,「(針對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應該弄清日本國內已開始發生擴散的實際情況」,指出有必要對未去過武漢等情況的人進行病毒檢查。
不過也存在隱憂。如果全日本的醫生委託檢測大量疑似感染的患者,篩查等任務湧向檢測機構,東北大學的押谷教授認為「日本國內的檢測體制將無法應付。隔離呈陽性的患者在物理上也可能漸漸難以實現」。今後,為了不斷發現感染途徑不明的患者,朝野教授呼籲改變檢測體制,指出「應該將檢測者和檢測藥等的一部分用於掌握國內擴散的狀況」。
此外,應對重症化的舉措也很重要。從日本厚生勞動省的資料來看,新型冠狀病毒的致死率在全球範圍平均約為2%。各國沒有掌握全部感染者的可能性也很高,北海道大學的教授西浦博認為致死率在「0.3~0.6%」。
雖然致死率低於「非典」(重症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等,但與在0.1%以下的季節性流感相比,現階段的毒性更高,以一定比例出現重症化患者將難以避免。東京醫療保健大學的教授菅原erisa敲響警鐘稱,「除了老年人之外,因心臟病和糖尿病等固有病導致免疫力下降的人萬一感染,容易發生肺炎等,出現重症化」。原因是現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沒有特效藥,治癒基本上只能依靠本人的免疫力。
不過,如果因擔心可能已感染而不安的患者湧向醫院和診所等,醫療機構的功能將無法發揮。東北大學的押谷教授表示,「為了避免重症者失去生命,需要構建將醫療資源集中投入的體制」,需要弄清需要實施治療和處理的患者。
掌握感染擴散的實際情況和應對重症患者的兩手抓對策已成為日本當務之急。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草鹽拓郎、豬俁里美、岩井淳哉、Slevin大浜華、長谷川章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