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推動日本討論引進「醫院船」
2020/03/04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大,日本國內開始積極討論引進「有事」之際的海上醫院船。日本政府和朝野各黨提出了新建船隻、充分利用現有的自衛隊艦船和改裝民間船等各種方案。在已經引進的主要國家,所有者和用途等情況多種多樣。日本政府計劃在考慮引進和維護所需費用的同時推進討論。
![]() |
日本海上自衛隊護衛艦「出雲號」(Kyodo) |
3月3日,由朝野各黨議員組成的「醫院船建造推進議員聯盟」時隔7年召開會議,有約40名國會議員出席。會上確認了不斷敦促政府儘早建造醫院船的方針,並決定將組織的名稱改為「災害時多目的船(醫院船)建造推進議聯」。
擔任會長的眾議院前副議長衛藤徵士郎表示,「為了在2020年度完成新船的設計、2023年度投入使用,我們將要求政府給予預算支援」,呼籲將2019年度預算的預備費等用作調查費。
2月27日,包括新建造和利用民間船舶等在內展開討論的跨黨派的「災害時醫療等船舶利活用推進議聯(會長為額賀福志郎)」成立。
醫院船的引進曾在阪神大地震和3·11日本大地震等大規模災害之時得到討論。此次圍繞大型郵輪上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的聚集性感染,醫院船作為在隔離多數患者的同時給予治療的方法而備受關注。厚生勞動相加藤勝信對引進顯示出積極態度,防衛相河野太郎已敦促海上自衛隊進行討論。
醫院船具有各種形態。從國際法來看,對於軍隊所屬的醫院船,《日內瓦公約》定義為「軍用醫院船即各國特別並專用以救助、醫治並運送傷者、病者及遇船難者而建造或裝備之船隻」。規定「在任何情況下,不得加以攻擊或拿捕」,為了在爭端時進行區別,船身外面要塗成白色。
日本政府在內閣府2013年發佈的報告書中,將醫院船定義為「將災害等情況下在船內進行醫療行為作為主要功能的船舶」。並未限定自衛隊保有,還提出了從民間租船或官民共用的形式,提及在現有的民間船舶上配備醫療器材的方法。
據稱,為了在災害發生時在24小時以內將醫院船派往當地,需要2艘醫院船。內閣府的報告書估算稱,建造1艘最多需要350億日元,每年的維護和運營費為25億日元。平時的使用方法有限,引進時的費用削減成為課題。
在海外,美國、中國和俄羅斯由海軍保有根據《日內瓦公約》成為被保護對象的專用醫院船。英國和法國也擁有海軍所屬的醫院船,但由於是在通常的軍艦上配備醫療功能,因此不適用上述條約。西班牙以遠洋漁業從事者的應急救治為目的,由就業和社會保障部所有。
在日本的自衛隊,護衛艦「出雲」號和補給艦「摩周」號具備集中治療室和數十張病床。自衛艦還進行配備醫療器材的訓練。並未擁有專用醫院船。執政黨內部有聲音表示,「在準備充分利用具備醫院功能的自衛艦艇的同時,還應加快引進能應對大規模災害的專用船」。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