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未及時公佈「傳染數」看到的
2020/04/30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對策,目前最為重要的關鍵詞是「傳染數」。這是顯示1名感染者傳染多少人的數值,成為預測疫情擴大是持續還是結束的標準。但日本4月1日以後並未公佈這一數據,作為其計算根據的公式和思維方式等也沒有及時公開。專業人才不足的日本傳染病對策存在的主要課題浮出水面。
日本政府的專家會議4月1日透露了日本國內的「實際傳染數」,東京都為1.7。會議敲響警鐘稱,感染正以城市地區為中心而擴大,有可能發生醫療系統崩潰。針對這個數值指出,「需要不斷關注今後的變動」,但新數值至今仍未公佈。
對策效果的指標
傳染數分為「基本傳染數」和「實際傳染數」。基本傳染數是流行初期的數值,顯示病毒的傳染性。以新型冠狀病毒為例,按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推算,基本傳染數被認為在1.4~2.5,略高於季節性流感。
實際傳染數成為衡量各國在傳染病全球性大流行後採取的對策是否有效的指標。如果持續低於1,則顯示新增感染者人數已轉為減少。這一數據也成為判斷外出限制和全面停課等措施是否解除的依據。香港大學在2月以後每天公佈香港的數值。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4月16日將緊急事態宣言對象擴大至全國,至今已有2周。目前正是想了解其效果的時候,但1日以後並未更新傳染數。據悉是因為實際傳染數顯示的是2周前的效果,打算再過一些時間之後再看。
傳染數通過複雜的數學模型來推導。通過感染者人數和增加方式等計算,但如何設定計算公式才能更加貼近現實,則考驗研究者的水準。
![]() |
北海道大學教授西浦博(中)(4月15日,厚生勞動省) |
在日本,厚生勞動省聚集性病例對策小組的成員、北海道大學教授西浦博全面負責。日本政府和地方自治體的新冠對策依據的是西浦等人的團隊的評估。這裡存在一個日本傳染病對策的重大課題。
那就是應當由多個研發小組思考並公佈模型和估算方法,比較其優劣,這樣才能獲得更優良的對策。熟悉公共衛生的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的澀谷健司教授指出,「在作出政策判斷之前,最好由多個研究者團隊提出若干預期」。
在英國,除了對政府影響力巨大的帝國理工學院之外,牛津大學和倫敦大學等也自主進行計算,針對對策的效果發表論文。而在美國,除了國立研究所之外,哈佛大學和華盛頓大學等圍繞成果展開競爭。各國都匯聚國內的才智,展開全面作戰。
西浦也表示,「希望各個團隊提出方案」。日本擁有涉足數學模型的研究者,但未實施充分的PCR檢測,仍未掌握感染者人數全貌,在此背景下,如果缺乏傳染病的知識,將難以與其他國家競爭,這也是實情。
模型的詳細情況不明
另一個課題是,關於西浦的團隊依據的是何種思路,遲遲沒有發佈資訊。西浦表示「使用公開數據進行計算」,但其模型的詳細情況沒有透露。
有專家呼籲應當儘快披露。針對模型的內容、數據的獲取方式和推算方法等,只有匯集各種意見並加以改良,才能邁向最優。西浦也意識到這一點,表示「希望盡可能早日實現」。但在日本政府內部,對於在經過專家審閱並發表在學術雜誌上之前公開,似乎存在否定的意見。
日本的傳染病研究取得進展,但在防疫對策方面卻不得不依賴有限的個人。在這種狀況下,「眾人的智慧」無法産生,出現偏差之際的風險加大。形成脆弱局面的是一直縮減傳染病對策的預算、忽視人才培養的國家的責任。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矢野壽彥,出村政彬,豬俁里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