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讓安倍的輿論敏感度變差
2020/06/17
島田學: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日本政府要求自主避免聚會的影響,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晚間聚餐也在3月19日之後不再舉行。因為健身房也不能去,安倍只能週末以「1天1萬步」為目標,在位於東京富谷的私宅和首相官邸內走路鍛鍊,努力保持健康。
![]() |
宣佈在日本全面解除緊急事態宣言的日本首相安倍(家電連鎖店裏的電視螢幕,kyodo) |
對安倍來説,聚餐是之前保持內閣支持率的秘訣。與人直接見面談話是判斷輿論支援程度的一個風向標。「那個大臣的評價竟然很好」、「這條政策沒有很好地傳達。看來需要改進一下説明的方法」。聚餐結束後,安倍還會和秘書官進行這樣的對話。然而,新冠疫情奪走了這樣的寶貴機會。
日本的普通國會議員可以到當地與選民交談,感受社會輿論的風向。但首相不能那樣做。只能待在狹小的首相官邸裏,周圍的人不是親信議員就是官僚,即便如此,首相也仍需要放眼世界,掌舵國家這條巨輪。一位日本前首相曾經説過,「如果不保持一定的敏感度,就會逐漸偏離社會輿論的方向」。
最近,安倍曾幾次誤讀了輿論走向。典型的例子是,撤銷了僅限發放給收入減少家庭、之後受到詬病的30萬日元補貼計劃,最後決定每人一律發放10萬日元。
「應該更快地做出判斷」,安倍坦率地向周圍的人反省了自己的做法。如果能通過與經濟界人士、專家、少壯派議員們經常聚餐來保持和通常一樣的敏感度話,也許就會以更快的速度改變方針。雖然之後顧及民意調整了軌道,從表面上看支持率似乎也一度止跌,但此刻判斷上的遲緩已經成了惡性循環的開始。
比起政策調整上的問題,時機可能顯得更糟。對於在內閣會議已做出決定的方案,安倍因為遭到反對而親手將其推翻的情況少之又少。雖説是為了顧及輿論,但首相輕視自己決定的這一先例最終招致了對政府更加嚴厲的批評。
在那些質疑政權運營的人們的腦海裏,2015年通過《安全保障關聯法案》時,不顧強烈反對強推法案通過的安倍的身影應該至今記憶猶新。日本在野黨的一位幹部表示「要是放在現在,只要有人提出反對意見,首相就可以輕易推翻之前的決定」。
在發放補貼的政策調整一事過去後,推特上又掀起了針對納入了延長檢察官退休年齡的《檢察廳法》修正案的反對運動。這估計也跟上述情況不無關係。安倍看到反對聲音高漲,就放棄了在本屆國會上通過修正案。
首相做出的決定也可以推翻——這種氛圍在日本執政黨內也擴散開來。關於更改學校開學及入學時間的「9月入學」,雖然安倍已經説了「希望就各種選項展開討論」,但又聽從自民黨內的慎重言論,打消了念頭。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6月份的輿論調查結果顯示,安倍內閣支持率跌到了38%,為安倍第2次上台以來最低水準。
對於領導者而言,如何面對輿論是一門很難的學問。西班牙哲學家奧蒂嘉·加塞特在1930年的所著的《大眾的反叛》一書中,將大眾「輿論」力量較強的社會形容為「政治上得過且過的社會」。
雖然輿論的支援是政策實現的原動力,但是過於在意輿論的話,就會什麼事情都做不成。政治家是要為結果負責的。帶著誠意去説服的姿態有時也能改變輿論。
把什麼視為「輿論」的辨別能力也很重要。有的意見要求政府順應自己的要求,而有的則要求政府從長遠考慮,不被容易陷入短視的輿論所左右。
據説,安倍對身邊的議員説「在推特上看到的在野黨的批評很有意思」等等,提及SNS(社交網站)反應的情況越來越多。這説明危險正悄悄靠近安倍。
「現在需要忍耐。不必著急」,安倍6月10日在首相官邸與日本副首相兼財務相麻生太郎會談了大約1個小時,期間如是説。本屆國會閉會後,將時隔約3個月考慮重啟晚間聚餐。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政治部次長 島田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