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油菜籽等食用油原料價格齊漲

2021/01/11


  大豆和油菜籽等食用油原料的國際價格正在聯袂上漲。由於拉尼娜現象導致的産地天氣異常和新冠疫情下的勞動力短缺,供給減少的預期加強。另一方面,主要消費國中國的進口堅挺,供求狀況緊張。食用油原料今後或將維持高價,日本國內的食用油價格可能受到影響。

   

  從大豆來看,作為指標的芝加哥期貨(近期合約)漲至每蒲式耳約13.65美元。比2020年3月上漲66%,達到6年半以來高點。

 

    

  作為大豆主産地的巴西和阿根廷自2020年秋季起受拉尼娜現象導致的高溫乾燥影響,種植推遲,認為將出現減産的觀點加強。「有觀點認為拉尼娜將持續至2月前後」(貿易商),警惕感突出。

        

  美國農業部在2020年12月的供求報告中預測,阿根廷2020~2021年度的大豆産量為5000萬噸,比上月的預測下調100萬噸。巴西維持在1億3300萬噸,但商品期貨公司表示「在1月的報告中有可能被下調」。

    

南美的大豆田(REUTERS)

  

  在豆粕等大豆製品的最大出口國阿根廷,2020年底發生穀物檢查員等的罷工。目前罷工也在局部持續。日本穀物諮詢公司Green County的代表大本尚之表示,這也是「推高價格的因素」。  

       

  在油菜籽方面,加拿大溫尼伯期貨(近期合約)在每噸644加元左右。比2020年2月提高44%,達到7年零6個月的高點。最大油菜籽出口國加拿大的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2021年度的産量預計為1872萬噸。由於開花期遭遇酷暑,預計産量比上年減少4.5%。

      


          

  從棕櫚油來看,馬來西亞期貨為每噸3877林吉特左右。達到2020年5月的約2倍,漲至2011年2月以來高點。主産地馬來西亞的惡劣天氣和新冠疫情導致的外籍勞動者減少産生影響。

    

  另一方面,佔世界植物油消費2成的中國「需求旺盛」(制油企業)。美國農業部預計,中國2020~2021年度的主要植物油消費量將達到4109萬噸,比上年度增加3%。日本資源和糧食問題研究所的代表柴田明夫指出,中國「將從糧食安全保障的角度出發,推進積極採購」。

      

  預計今後食用油原料將維持高價,日本國內價格可能受到影響。在用於人造黃油和蛋黃醬的加工用食用油的大單優惠價格談判方面,針對2020年10~12月的價格達成漲價協議。有觀點認為「1~3月(供應商)或將進一步提出漲價要求」(穀物分析師)。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飛田雅則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