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口或創出歷史最大減幅
2021/02/04
新冠疫情導致日本人口加速下降。日本總務省匯總的2020年人口減少數概算統計為42萬人,超過2019年創下的歷史最高值(32.9萬人)。此前入境外國人一直彌補少子老齡化造成的人口自然下降,但2020年截至7月的入境數同比減少了6成。儘管新冠疫情對企業活動造成打擊,但從産業總體來看,仍存在人手短缺問題。
![]() |
在日本工作的越南人(資料圖) |
2021年年初包括外國人在內的日本總人口概算統計為1億2557萬人。一年裏減少42萬人,連續12年負增長。降幅連續2年創歷史新高。
從2020年初至7月底的7個月時間的數據已經確定。以8月初的總人口(1億2580萬9千人)為基礎,對之後的出生數、死亡數以及上年同期的出入境人數趨勢進行綜合考量,得出了2021年初的總人口概算值。準確數據將在6月確定。
在截至2020年7月底的7個月時間裏,出生數減去死亡數得出的自然減少為29.4萬人,下降幅度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入境人數減去出境人數後的數據為11.5萬人,比上年同期的20.4萬人減少4成,對總人口的減少産生影響。
為防控新冠疫情,各國實施出入境限制,日本的入境外國人(停留時間超過3個月)由187.5萬人減少到73.5萬人,産生明顯影響。
近年來日本人口呈現出大幅自然減少、由入境外國人進行部分彌補的局面。外國人緩解了餐飲店和便利店、製造業、建築業等行業的人手短缺問題。
根據德意志證券的計算,從2013至2020年為止,日本國內就業人數總計增加300余萬人,外國勞動者合計增加約100萬人。外國人約佔增加部分的3成。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的星野卓也認為,「如果外國人的流入繼續停滯,人手短缺問題馬上就會嚴重起來」。
疫情下人手短缺問題也一直在持續。日本央行2020年12月進行的全國企業短期經濟觀測調查顯示,針對雇用問題,回答「過剩」的企業比例減去回答「短缺」的企業比例得出的所有規模及産業的雇用人員判斷指數為-10。在第一次緊急事態宣言結束後的2020年6月為-6,之後短缺跡象再次加強。
非製造業的12個主要行業全部出現「短缺」。在疫情前就一直人手不足的建築業(-43)、遠端辦公等需求不斷增長的資訊服務業(-30)、宅家消費堅挺的零售業(-23)的短缺程度最為嚴重。
顧客銳減的住宿及餐飲服務業在12月為-3。目前由於2021年1月第二次發佈緊急事態宣言,雇用有可能再次轉為過剩。
如果疫情隨著疫苗的普及等而平息,預計入境人員還會再次增長,不過星野指出,「中國等地的工資正在上漲,能否像以往那樣來日本工作還不好説」。
預計2021年日本的出生數也將大幅減少。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統計,2020年1~10月的懷孕申報為72萬7219件,同比減少5.1%。1~11月的結婚件數也同比減少了12.8%。懷孕申報從2020年5月起顯著下降。對出生數的影響被認為會從12月顯現出來。
日本人出生數在2019年創下歷史最低的86.5萬人,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和日本綜合研究所分別進行的推算顯示,2021年將滑落至70萬人水準。結婚減少很可能影響到第二年以後的出生數。即使到了2022年,日本人口大幅減少的趨勢可能仍沒有改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