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新冠復甦指數:亞洲倒退、歐洲領先

2021/07/09


      在亞洲,新冠疫情正在重新擴大。由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匯總、顯示擺脫新冠疫情的社會和經濟復甦程度的「日經新冠復甦指數」顯示,不含中國大陸的很多亞洲國家和地區的排名下降。越南和台灣的疫苗接種進展遲緩,而在泰國和柬埔寨,夜總會成為疫情起點。歐洲各國排在前列,目前的復甦局面出現分化。

    

   

      指數顯示,截至6月底,復甦度高的是中國大陸。但在前10位以內,沒有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在不含中國大陸的亞洲,新加坡排在第12位,名次最高。之後依次是香港(第20位)、日本(第43位)和南韓(第48位)等。在排行榜前列,馬爾他(第2位)、波蘭(第3位)和義大利(第4位)等歐洲國家引人關注。美國排在第27位。

  

      在亞洲的很多國家和地區,自2020年底至2021年初,新增感染者較少,死亡率也較低,因此被視為成功遏制了新冠疫情。2020年12月底的指數顯示,越南、中國大陸和台灣佔據「前3」,但到6月底,台灣降至第83位,越南降至第100位。

  

      拉動東南亞經濟增長的馬來西亞(第114位)和泰國(第118位)均排在第110位左右,亞洲的復甦遲緩顯得突出。

       

台灣的新冠疫苗接種會場(6月25日,新北市,REUTERS)

  

      台灣和越南的共同點是疫苗接種遲緩。此前均通過限制個人的行動和企業活動,遏制了疫情擴大,結果在疫苗採購方面陷於被動。從截至6月底至少完成1次疫苗接種的人的比例來看,台灣為8%,越南為4%,大幅低於世界平均水準。

  


      在泰國和柬埔寨,夜總會成為感染的溫床。在印度各地,自3月至4月舉行很多人參加的集會。同時還舉辦了數百萬人以密集狀態進入恒河的印度教活動。

    

      從那時起,變異病毒之中感染力強的印度型(德爾塔型)開始被發現。德爾塔型已擴散至包括日本在內的8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歐美,以未接種疫苗的年輕群體為中心,感染者正在增加,在夏季的長假即將到來之前,這成為未來的主要不確定因素。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朝田賢治,Grace Lee

  

      日經新冠復甦指數:日本經濟新聞社(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根據專家的意見製作而成。對象是世界約120個國家和地區,涵蓋(1)疫情抑制情況、(2)疫苗接種的進展、(3)出行限制的放寬等3方面的數據。採用單位人口的感染人數、接種率、美國谷歌發佈的人員出行數據等總計9個指標。2020年10月起,每個月底以90分為上限指數化。分數越高越接近復甦。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