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太空大國地位也難保?

2022/03/21


      小玉祥司:俄羅斯為了對抗歐美採取的制裁措施,在宇宙開發方面也加強了進攻姿態。負責宇宙開發的俄羅斯國營企業俄羅斯聯邦航太局(Roscosmos)局長暗示將會停止國際太空站(ISS)的合作,還提出停止向美國出售火箭引擎。不過,這也折射出俄羅斯的焦慮心態,那就是擔心本國與美國的合作關係破裂,從而使得本國有可能從宇宙強國的行列中掉隊。俄羅斯在與中國攜手推進月球基地計劃,因此正把希望寄託于加強與中國的合作上,但取得進展似乎並非易事。

     

NASA與Roscosmos提供

  

      「國際太空站將失去控制」

 

      2月25日,俄羅斯開始進攻烏克蘭的第二天,俄羅斯聯邦航太局局長羅戈津(Rogozin)在SNS上的留言引起了不小的風波。羅戈津寫道:「如果斷絕與我們(俄羅斯)的合作關係,ISS就會失去控制脫離軌道,墜落到美國或歐洲,誰來拯救這樣的境況?ISS不會飛躍俄羅斯上空。所有風險都由你們承擔」。美國宣佈對俄經濟制裁時,總統拜登表示「將對俄羅斯航空航太産業進行打擊」,羅戈津的留言是對此做出的反應。

 

      ISS分為美國艙段和俄羅斯艙段,各自承擔著不同功能。使ISS保持在軌道上運作、防止其墜落至地球的功能此前一直由俄羅斯方面負責。羅戈津的言論也可以理解為俄羅斯方面做出的有可能讓ISS墜落地球的威脅。

 

      但這並不代表美國方面無法讓ISS保持在軌道上運作。此前太空站主要使用俄羅斯方面的設施以及補給飛船引擎,這是不爭的事實,但美國的補給飛船「天鵝座(Cygnus)」也可以進行軌道控制。目前已對接ISS的天鵝座飛船正打算執行調整太空站軌道的任務。

 

Space X的新型載人宇宙飛船「龍飛船(Crew Dragon)」(圖片由NASA/Bill Ingalls提供)

        

      在俄羅斯合併克里米亞半島的2014年,向ISS運送太空人只能依靠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利用天鵝座飛船控制太空站軌道的方案也並未投入實用。如今,美國太空探索技術(Space X)的新型載人宇宙飛船「龍飛船(Crew Dragon)」已成功對接太空站,利用天鵝座維持太空站的軌道運作也成為可能,羅戈津在SNS上的發文沒有現實意義。

 


     俄羅斯進攻烏克蘭之前,羅戈津發表了很多重視與美國合作的言論。2021年4月,負責宇宙開發的俄羅斯副總理鮑里索夫曾表示俄羅斯將於2025年以後退出ISS項目,但羅戈津後來在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NASA)局長尼爾森進行電話會談時,表示支援ISS的運作時間延長至2030年。

   

      另外,羅戈津認為,美國對俄羅斯宇宙相關企業實施的制裁等「使合作難度明顯加大」,要求美方放寬制裁。他之前似乎一直認為,與美國的合作對維持俄羅斯在宇宙領域的存在感十分重要。

     

     俄羅斯在太空領域存在感或下降

     

      不過,羅戈津在網上就ISS發文之後,俄羅斯聯邦航太局停止銷售此前向美國的主力火箭供應的火箭引擎,並拒絕發射英國宇宙通信初創企業OneWeb的衛星。NASA太空人預定於3月底乘坐聯盟號飛船返回地球,俄羅斯航太局還暗示了拒絕他們搭乘聯盟號的可能性。

   

俄羅斯航太局中止了OneWeb的衛星發射任務(OneWeb的低軌道衛星)

      俄羅斯這樣的對抗措施以及對ISS運作的牽制不會對歐美産生重大影響,反而很有可能導致俄羅斯在宇宙開發領域中的存在感迅速下降。

    

      對俄羅斯來説,拒絕發射的負面影響很大

 

      火箭引擎的停售或將産生短期的影響,但使用美國藍色起源(Blue Origin)的美國造引擎的後繼火箭正在開發。預定2022年內進行首次發射。關於衛星發射,除了美國Space X運營的獵鷹9號(Falcon 9)等之外,歐洲的阿麗亞娜6和日本的H3等新型火箭將接連問世。

  

      拒絕發射將對OneWeb構成打擊,但將招致今後客戶的流失,俄羅斯將喪失憑藉前蘇聯以來的業績維持的發射市場,産生的負面影響將很大。

 


      關於ISS,隨著俄羅斯退出,截至2030年的使用時間延長或將被中止,在2024年停止使用。但是,美國正在推進委託民營企業的新宇宙太空站項目,即使出現數年的空白期,到2020年代後半期也將投入使用。俄羅斯也自主擁有新宇宙太空站的構想,但存在資金確保的隱憂。

 

      或依賴快速發展的中國

 

      與歐美合作變得困難的俄羅斯被認為將依賴的是在太空開發領域快速發展的中國。2021年,俄羅斯和中國簽署了就月球基地建設展開合作的備忘錄,還在聯合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COPUOS)會議上發佈了項目的發展藍圖。不過,包括前蘇聯時代在內,俄羅斯缺乏將太空人送上月球的成績,而從近年來的無人月球探測來看,中國與美國相比成績也更為顯著。中國正呼籲其他國家參與,包括資金層面在內,中國無疑將掌握主導權。除了月球基地計劃以外,雙方缺乏明顯的合作,俄羅斯能在多大程度上通過與中國的關係彰顯存在感,仍是未知數。

  

      另外,俄羅斯來面臨的更加嚴峻的狀況是,在利用大量小型衛星收集地球數據以及構建通信網等猶如巨型星座(mega-constellations)的最尖端技術領域的落後。在靠近地球的軌道上的太空,民間業務正在迅速形成,但切斷與歐美的合作關係,有可能等同於親手關閉進入新市場的大門。

     

      在冷戰終結以後,俄羅斯以稱得上前蘇聯時代遺産的載人太空開發為核心,保持了太空大國的地位。與美國展開合作的ISS就是一個象徵性的項目。但是,如果維持對美國等的強硬態度,在太空開發方面,俄羅斯將勒住自己的脖子。俄羅斯失去太空大國地位的日子或許已不再遙遠。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小玉祥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