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密克戎級毒株2~3年出現1次?

2022/05/06


      預測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未來情況的舉措正在推進。有分析認為變異毒株「奧密克戎」有多處變異,逃避免疫系統的性質增強,與奧密克戎一樣具有多處變異的新病毒出現的概率為「2~3年1次」。英國提出了「與新冠共存」的中期預測。在擺脫新冠的戰略上,需要做好應對強大變異毒株的準備。

     

       新冠病毒出現的時間被認為是2019年11月前後。約兩年後的2021年11月,南非檢測出了奧密克戎毒株。奧密克戎病毒表面的凸起狀蛋白質「刺突蛋白(Spike)」存在30多處變異。變異之處比之前的變異株都要多,性質發生顯著變化。

   

日本在診療所打新冠疫苗的老年人(資料圖)

 

      影響最大的是病毒逃避免疫系統的「免疫逃逸」性質增強。依靠通過接種疫苗和感染而獲得的免疫,很難防止感染,在已開發國家,加快速度接種疫苗加強針的動向擴大。

   

      會不會再次出現像奧密克戎那樣有多處變異、可能導致疫苗效果大幅降低的變異株呢?2022年4月,京都大學教授西浦博在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專家組織「顧問委員會」召開的會議上,提出了奧密克戎級病毒出現風險相關分析結果。結論是「平均幾年內會發生1次」。

      

       新冠病毒出現約兩年後發現了奧密克戎變異株,之後到2022年4月的5個月裏,沒有出現新的奧密克戎級毒株,西浦博教授根據這一點,推測出了新毒株的出現概率。奧密克戎級毒株在1年內不會出現的概率約為65%,出現1次以上的概率約為35%,平均2~3年發生1次。 

 

 

      在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4月召開的諮詢委員會會議上,美國福瑞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教授貝德福德(Trevor Bedford)也提出了同樣的分析結果。貝德福德指出,新冠病毒的進化「速度驚人,比季節性流感病毒還要快」。

 

      FDA召開諮詢委員會是為了討論今後有關疫苗加強接種的方針。對於奧密克戎,現有疫苗已不能完全應對,即使加強接種,預防感染和發病的效果也會在短期內下降。美國輝瑞及美國莫德納(Moderna)已開始臨床試驗根據奧密克戎重新設計的專用疫苗。

   


    

      不過,即使確認專用疫苗的效果好,在馬上又出現新奧密克戎級別病毒的情況下,替換成專用疫苗的意義恐怕也很小。從奧密克戎級別病毒出現概率為1年內有35%左右這一分析來看,西浦博教授認為專用疫苗「有效期為1年以上」。

    

      短期來看,從奧密克戎派生出來的變異病毒中傳染性強的變異病毒將持續傳播。奧密克戎最初佔主流的是「BA.1」,但將變成派生型「BA.2」。在美國紐約州,由BA.2進一步派生出的「BA.2.12.1」增加,在南亞,「BA.4」和「BA.5」蔓延。

     

紐約市內的新冠檢查所(資料圖,Reuters)

 

      不能保證以後出現的奧密克戎級別病毒的病原性會像奧密克戎一樣弱。即使加上疫苗和治療藥物的效果,也有可能出現重症和死亡風險增加。

    

      病毒進化將左右世界的中期預測。給英國政府提供科學建議的專家組織「SAGE」2月關於新冠病毒進化,給出了從「可能最好」到「可能最差」4種情況。「最好」的情況是僅在某些季節和地區出現小規模流行。「最差」的情況是廣泛接種根據變異病毒更新後的疫苗,有的情況還需要強制限制行動。

     

      有很多人認為,新冠病毒大流行長期會變成像流感一樣、感染者在一定程度上出現的「地方性流行病(水土病)」。不過,時間還無法預測。各國要相互合作,持續監測病毒變異,不斷摸索出口戰略。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越川智瑛

 

小資料 地方性流行病

     在某個地區,某種傳染病持續流行,總出現感染者的狀態。感染者的出現穩定在一定水準,僅限於預期範圍內。也叫「水土病」,在日本,季節性流感、諾羅病毒及RS病毒等屬於地方性流行病。

 

      比正常情況出現更多感染者的情況叫做「流行病」和「爆發」。流行病如果在全世界蔓延,就成為「大流行」。新冠病毒的大流行是大約100年前的「西班牙流感」以來的首次大流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