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論文:中國第3,日本存在感低
2022/04/06
在關於新冠病毒的研究論文領域,日本缺乏存在感。全球産出了18萬篇以上論文,但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的分析顯示,日本在論文總數上僅排在第14位。這導致日本的傳染病對策一直依賴海外的研究成果。日本基礎研究能力的低下再次浮出水面。
JST分析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發表的新冠病毒相關論文。作者中包含日本研究機構所屬研究人員的論文數為4087篇,在全球約18萬6400篇論文中僅佔2%,排在第14位。位居第1的美國約為5萬7000篇,第2的英國約為2萬2000篇。
很難説這個結果體現了日本的一貫實力。科學技術與學術政策研究所的分析顯示,從疫情前的2016~2018年的傳染病相關論文數來看,日本排在世界第8位。
輝瑞的新冠病毒疫苗(東京都目黑區) |
日本的新冠病毒相關論文在品質上也存在欠缺。一般來説,越是被其他論文大量引用,論文的受關注度越高,越能受到積極評價。JST對引用次數進入前0.1%的論文,按最終作者的國別進行分類,日本僅為17篇,排在第16位。與第1位美國的約610篇和第2位中國的約390篇差距明顯。
負責分析工作的JST調查官吉田秀紀表示,「被引用較多的論文作者似乎充分利用了與海外研究者的關係網。從平時開始加強國際合作或許是對策之一」。
此外,日本在研究材料數據的收集方面也存在弱點。例如英國建有資料庫「UK Biobank」,收集了50萬人規模的遺傳和健康資訊,利用該資料庫的新冠病毒相關論文達到約150篇。在國際上,10萬人規模的資料庫也很多。
而在日本國內,慶應義塾大學等自2020年起收集了3000多名患者的樣本,為發現新冠重症化的遺傳特徵提供了幫助。不過,這主要是各研究機構的活動。
日本藤田醫科大學的教授土井洋平正在進行現有藥物對新冠病毒效果的臨床研究。他指出,「目前收集醫療數據的手續很複雜。有必要建立在保護個人資訊的同時自動收集數據的機制」。
有觀點指出,在治療藥和疫苗開發方面,日本的行動也明顯遲緩,原因就在於研究能力的低下。新變異型出現的隱憂無法消除,為了應對與新冠病毒不同的傳染病,有必要提高作為對策基礎的研究能力。需要推進國際聯合研究和構建充分利用數據的機制。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尾崎達也 福岡幸太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