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時隔2年恢復卡車貨運
2023/02/16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獲悉,朝鮮和中國恢復了兩國間的卡車運輸。此前被認為停止了約兩年。朝鮮因防控新冠疫情而關閉了中朝邊境,2022年與中國的貿易總額比疫情前減少了6成。朝鮮似乎為了緩解嚴重的物資短缺而在摸索解封。
了解朝鮮實際情況的中方相關人員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採訪時透露稱,「兩國相關部門就恢復部分運輸達成了一致」。2月上旬,吉林省琿春市開放了海關,載有穀物等貨物的卡車駛向朝鮮羅先方向。
朝鮮在疫情下的2020年1月禁止與外國進行人員往來。2020年10月以後,通過卡車、船舶及鐵路的運輸幾乎全部停止。後來恢復了船舶運輸。2022年9月,還恢復了遼寧省丹東市與朝鮮新義州之間的鐵路運輸,但可以高頻率運輸多種貨物的卡車一直沒有恢復。
![]() |
中朝友誼橋上的貨運列車(10日,丹東) |
朝鮮相關人士表示,「琿春的海關開了,不過是不定期運作」。吉林省集安市及遼寧省丹東市等其他主要中朝貿易基地的卡車運輸尚沒有恢復,據悉兩國相關部門正在協商。
曾訪問朝鮮40次以上的環日本海經濟研究所的主任研究員三村光弘表示,「羅先是經濟特區,與其他地區隔絕。即使允許卡車通行,也要看看疫情會不會擴大」。
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中朝貿易額在2022年達到10.72億美元,是2021年的3.2倍,但與2019年相比仍減少63%。對朝鮮而言,中國佔到貿易總額的9成以上。
![]() |
三村光弘認為,「朝鮮的食品及日用品等物資可能嚴重短缺」。韓聯社2月6日報導稱,朝鮮西南部的開城市每天有幾十人餓死。
不僅是進口,朝鮮的出口也在減少,外匯嚴重不足。按品類來觀察面向中國的出口額,與2019年相比,2022年鐘錶(包括零部件)減少96%,假發減少63%。
把從中國進口的零部件在朝鮮國內工廠組裝後出口的輕工業品不屬於聯合國制裁對象,因此是珍貴的獲取外幣手段,不過「現在仍然很少」(丹東的貿易商)。
朝鮮藝術品和古董的出口額也減少了92%。以前,平壤的美術製作公司萬壽臺創作公司一直製作並出口風景畫等。丹東的畫廊經營者表示,「因邊境封鎖,不能進口畫了」。
另一方面,朝鮮一直從中國進口輪胎,2022年新品進口額是2021年的2.9倍,與2019年相比也增長了12%。此前卡車和巴士的輪胎因邊境封鎖而停止更換,現在朝鮮在重新推進,被認為是為了恢復車輛的運輸能力。
面臨的課題是運輸成本比疫情前高。從中國到朝鮮,貨物通過陸路進入時,為了防止感染,需要在專用設施進行貨物隔離,如果是船運,則需要在海上暫時停船。相關人員稱,「雖然隔離和停船時間由大約30天縮短到了最近的10天,但仍需要成本」。
邊境封鎖對在華朝鮮人造成了打擊。位於遼寧省的朝鮮貿易公司的相關人員表示「3年沒有工作,高管等很著急。由於沒有收入,只能花掉存款」。在朝鮮係餐飲店上班的女員工(26歲)説「已經3年沒見平壤的父母了。也不能打電話」。
朝鮮在2022年5~7月左右發熱患者猛增,被認為是新冠疫情。當前穩定了下來,但仍警惕感染再次擴大。朝鮮1月下旬在平壤實施了為期5天的居民等出行限制。在各地區之間,也有部分出行限制。
中國也于1月結束了嚴格的防疫措施,據相關部門表示感染高峰已過,但仍有警惕第2波感染的聲音。三村光弘認為,「中朝想恢復貿易,但也不希望新冠感染增加。將繼續在觀望感染情況的同時摸索恢復貿易」。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渡邊伸 遼寧丹東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