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早2030年將外交官增加2成至8千人

2023/07/27


      日本政府要設定最早2030年使外交官人數比現在增加2成、達到8000人的目標。將以長期負責特定國家和地區的「專門職員」為中心增加人員,形成與英國和法國類似的體制。此舉是考慮到中國而要在印度太平洋地區擴大共用「法治」等日本重視的價值觀的國家。

 

       日本外務省在官網上作出定義:外交官是代表本國、具有外交任務資格的職位。作為職位種類,有通過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的「綜合職位」與「一般職位」以及通過外務省自主考試的各語言的「專門職位」。

 

       外務省本省的日本國內工作與大使館、總領事館等駐外使領館的海外工作多以數年為單位交替進行,負責在日本國內外與外國政府等進行協調和交涉。

 

 

       外務省的統計顯示,2023年度外務省職員定員為6604人,其中綜合職員為9001000人,一般職員2000人,專業職員為1700人左右。此外,還有醫務官等特別職員以及來自其他府省廳的負責駐外使領館工作的人。

 

       外務省計劃在各職位種類分別增加應屆畢業生和社會招聘,尤其要致力於增加專業職員。增加被定位為熟悉特定國家的專家的專業職員,加強與夥伴國的關係。

 

       作為官員候選人的綜合職員在入職後也要從英語、中文和法語等語言中選擇培訓語言,具備一定的專業性,但算不上是專業人才。

 

       雖然整體的定員呈現增加趨勢,但最近10年間也只增加了1成多。與美歐、中國和俄羅斯相比,日本的體制相形見絀。

 

       外務省的資料顯示,七國集團(G7)成員國當中,英法、德國的外交部門擁有70009000名職員,美國約有3萬名職員,達到日本的4.5倍。此外,中國有9000人,俄羅斯有12000人。

 

  

       日本政府力爭增加人員,使規模達到與英國、法國和德國相當的水準。在616日通過的2023年版經濟財政運營和改革的基本方針(簡稱骨太方針)中提出「從根本上強化人員體制」。

 

       2022年版的「骨太方針」中也有關於外交人才重要性的表述,但2023年版加入了「成為外交的基礎」這一意義闡述以及「謀求強化外交力量」的措辭。

 

       將基於執政黨自民黨4月匯總的建議中所寫的「力爭到2030年代初達到8000人」而加以應對。

 


       外務省將在今年夏季的2024年度概算要求之際呼籲確保增加人員所需的預算,提出增加作為海外基地的駐外使領館數量的計劃。預計擴充培訓制度和遠端辦公等工作方式改革也將成為增加人才的手段。

 

       此外,還將致力於補充負責網路、情報戰和經濟安全保障等的高專業性普通職員。

 

日本外務省

 

       推進擴充外交官的背景是國際形勢正在迅速變化。由於俄羅斯進攻烏克蘭以及中國的行動,世界發生分裂,日本正在尋求增加與G7等美歐各國擁有共同價值觀的國家。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此前曾表示「應優先的是開展積極的外交」,提出了增強外交能力的方針。

 

       日本尤其要向中國加強影響力的印太地區投入人力。還將在安保方面處於重要位置的東南亞和太平洋島國不斷新設駐外使領館。

 

       此外,在海外擁有基地的日本企業和日本人的數量增加,這也是從保護日本人的角度出發而擴充外交官的理由。

 

       外務省2021年的調查顯示,日本企業的海外分支機構達到7.8萬個左右,10年間增加了近1.6萬個。海外日本人數量雖然因新冠疫情而下降,但仍維持在130萬人以上。

 

       外務省在確保人才方面也面臨挑戰。專業性強的職員會與民營企業産生競爭。據悉,在外務省工作數年後跳槽到民營企業的事例也很多。

 

       通過從其他省廳借調或從民營企業限時派遣來彌補人手不足的情況也不在少數。為了留住人才,需要進行包括改善待遇和職業設計等在內的討論。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