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處理水排海的3個焦點

2023/07/04


      日本政府計劃今年夏季左右將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産生的核處理水排入海洋。相關設備的工程已完成,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對使用前的檢查不久將給出合格報告。7月4日,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總幹事格羅西訪問日本,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舉行會談。本文總結了日本核處理水排海的目的及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訪日的理由等3個要點。

 

      ·核處理水是什麼?

      ·排入海洋安全嗎?

      ·IAEA總幹事為何訪日?

 

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廠區內擺放的核處理水儲罐(2023年3月)

   

      (1)核處理水是什麼?

 

      福島第一核電站的1~3號機在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中受到海嘯影響,失去冷卻功能,發生了爐心熔毀。核燃料熔化後作為核碎片仍留在內部。為了冷卻核碎片而加水,産生了核污水。

 

      核污水含有高濃度的放射性物質。還混有流入反應爐內的地下水和雨水,每天共計産生100噸左右。

 

      東電利用多核素去除設備(ALPS)等將核污水所含的放射性物質降至國家規定標準以下。經過這種處理以後的水叫做「核處理水」。

   

    

      不過,核處理水中仍有放射性物質氚。利用現在的技術無法去除,儲存在核電站廠區內設置的儲罐中。


 

      儲罐持續增加,可能會影響廢堆工作,因此日本政府2021年4月決定排入海洋。儲罐超過1000個,已達到容量的98%左右。據東電介紹,2024年2月到6月左右將滿罐。

 

      (2)排入海洋安全嗎?

 

      核處理水中殘留的放射性物質氚是氫加上兩個中子變成的超重氫,與氫具有基本相同的性質。東電計劃用大量海水稀釋核處理水,將氚濃度降至國家安全標準的1/40以下,然後排入海洋。

 

      關於含氚的水,日本政府對排放到自然環境時的濃度設定了規定。東電解釋説,降到了不到每升1500貝克勒爾,遠遠低於每升6萬貝克勒爾的規定標準。也低於世界衛生組織(WHO)作為飲用水水質標準規定的1萬貝克勒爾。

      

      排放處理水的海域是距離核電站1公里左右的洋面,將通過海底隧道排放。目的是在用於稀釋的海水不發生迴圈的情況下,排放到遠離日常漁業作業區的海域。

 

海底隧道挖掘工程現場

  

      除建設海底隧道外,東電還配備了稀釋用水泵和緊急停止排放的關閉閥等。工程於2023年6月26日竣工,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於6月30日完成了運作確認等使用前檢查。計劃於近期向東電發放表示合格的檢查結束證明。

 

      日本政府和東電將在處理水排放之後繼續監視氚的情況。如果發現異常,將立即停止排放。

 

   

      (3)格羅西為何到訪日本?

 

      除了日本的原子能規制委員會這一國內機構之外,為了確認安全性,日本政府還委託國際原子能機構進行了第三方驗證。國際原子能機構是1957年成立的聯合國相關機構,被稱為「核衛士」。致力於防止核武器擴散和核能的和平利用。截止到2023年1月,已有176個國家加盟。


 

      國際原子能機構按照2021年7月與日本政府達成的協議,提出了在排海前確認日本的措施、排海後進行監視、面向國際社會確保透明性方面予以配合的方針。

 

      截止到2023年春季,國際原子能機構針對處理水的安全性和東電的分析能力等共發佈了6份報告,均評估為沒有問題。5月至6月,為了進行最終的安全評估,國際原子能機構實施了全面的驗證工作。

 

      總幹事格羅西於7月4日在東京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舉行會談,並交付有關驗證結果的最終報告。日本政府將在國際機構的「背書」之下,對核電站處理水的具體排海時間做出最終判斷。

   

   

      當地居民和漁業相關人士擔心進一步受到風評被害(指因揣測、傳聞導致沒有直接關係的事物受到牽連和損害),一直反對核處理水排海。福島近海在核電站事故後曾有一段時期被迫停止漁業作業。恢復作業後,日本政府仍限制該海域的44種魚上市,目前仍有1種黑魚受到限制。總漁獲量僅為核電站事故前的兩成左右,並未從困境中擺脫出來。

 

      日本政府於2021年度創設了幫助水産品擴大銷路的300億日元基金。另外,2022年度還設立了用於支援漁場建設等的500億日元基金。

 

      與日本鄰近的中國和南韓也出現了很多反對意見。但另一方面,各國都在向海洋排放核電站産生的含有氚的冷卻水。日本政府計劃通過向國內外介紹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報告內容,來獲得各方的理解。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田中雅久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