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表示未放棄民間對日索賠權

2014/03/21


       就中日戰爭賠償問題,中國政府首次匯總了「並未放棄民間與個人索賠權」的官方見解,並將在近期公佈。從而改變了此前一直在個人索賠權問題上模糊立場的方針。中日兩國在1972年的《中日聯合聲明》中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宣佈:為了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放棄對日本國的戰爭賠償要求。 」

      中國此次的見解顯示出與否定存在個人索賠權的日本政府完全對立的姿態。圍繞二戰期間的強徵勞工問題,今後在中國很可能會陸續出現對日本企業提起的訴訟。

       多名中國政府人士透露了該消息。據悉,中方已經通知歐美等主要國家。據相關人士表示,作為官方見解,中國明確提出並未放棄民間與個人索賠權還是首次。此前中國外交部曾表示「反對日方進行任何片面和歪曲解讀」 《中日聯合聲明》,但一直避開言及具體內容。

 對日施壓新牌

   中國轉變方針是受到了近年來中日關係冷卻的影響。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3月底出訪歐洲,從中可以看出中方在向國際社會表示中日在戰爭賠償問題上存在對立外,同時再結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和歷史問題,打出對日施壓的新牌。

       針對在中國的日本企業二戰期間強徵勞工問題,前中國勞工及遺屬於2月提起訴訟,要求三菱材料等兩家日本企業進行道歉和賠償,中國法院於3月18日受理了訴訟案。此前也曾出現過民間對日索賠的集體訴訟,但可能是考慮到對中日關係的影響,法院沒有受理。

      此次針對三菱材料等兩家日本企業的訴訟,估計日企很快就會敗訴。

 日本企業面臨訴訟風險

    二戰期間被強擄到日本在煤礦等處勞動的中國勞工將近4萬人。日本企業被起訴的案例很可能出現激增。

        包括此次被起訴的兩家公司在內,強徵中國勞工並強迫勞動的日本企業共有35家。以大型建築公司、造船、擁有礦山的資源企業為主,至今存續下來的企業超過20家,這些企業在中國都將面臨著被起訴的風險。

       圍繞中日間的戰時民間賠償問題,日本政府主張「已經解決」,而中日外交人士也指出中方曾有過在國內不認可對日索賠訴訟的「默契」。

       但與此相關的是,中國外交相關人士表示釣魚島(日本名:尖閣諸島)問題也「存在擱置主權爭議的‘默契’」,但「日本先通過國有化打破了默契。中日間失去了模糊結論超越分歧的智慧」。

        對於前勞工對日本企業的訴訟,南韓最高法院判定「個人索賠權仍舊有效」。2013年陸續做出了下令日本企業賠償的判決。圍繞對日戰時賠償,中韓兩國有可能進一步加強合作。

(島田學 北京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