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中日這些年的和解與反目

中日這些年的和解與反目

2014/03/04

PRINT

  全球都在憂心忡忡地關注著中日關係的走向。怎樣才能遏制對立,並找到共存的道路?讓我們回顧一下這幾年中日關係的和解與反目。

 「好久不見,有機會訪問北京吧」,去年在8月15日日本戰敗紀念日之後,中國方面向日本政黨相關人士發出了這樣的邀請。

 
  此前議員交流因受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問題影響而陷入中斷。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放棄在「8月15日」參拜靖國神社之後,中國轉向了重啟交流。

  8月30日,以日本前眾議院議長橫路孝弘為代表的民主黨國會議員等訪問了北京。中國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會談中表示,希望繼續政黨、議會與民間交流,向日本送出了秋波。

  在那之後,日本國會議員掀起了不大不小的訪華高潮。自民黨、公明黨、日本維新會、大家的黨的議員相繼訪問了北京,並與作為知日派的前國務委員唐家璇等人舉行了會談。

  在拒絕與日本首相和外相舉行會談的同時,中國舉起了議員交流的大旗。中國在會談中積極強調的是擱置對立。中國敦促日本承認爭端的存在,同意進行共同開發等。

 「中國認為安倍首相的對華姿態目前不會軟化,因此決定首先恢復與日本議員的交流。希望借助安倍身邊人士説服安倍」,熟悉內情的多位中日相關人士這樣解讀。

  到10月下旬之後,中國還重啟了一直陷入停滯的政府高官訪日。

  首個訪日的高官是民政部副部長顧朝曦。顧朝曦以考察NPO為名訪問了日本,並與外務省副大臣三矢憲生等人舉行了會談。事實上,自日本政府將尖閣諸島國有化以來,這是中國副部長級官員首次專程訪問日本。

 11月,負責經濟政策制定的重要部門國家發改委高層低調進行了訪日。

   因安倍參拜靖國神社而形勢變動

  但是,由於12月26日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局面出現了改變。中國叫停了議員交流,開始加大反日報道。

  「在安倍參拜靖國神社之前,中日關係改善跡象穩步加強。即使是安倍,應該也知道這一點」,中國相關人士如此表示。儘管中國開始修復中日關係,但安倍參拜靖國神社讓這一努力付之東流。

  與此相反,安倍政權方面的看法則有些不同。

  中國雖然同意了議員和民間交流,但在作為問題核心的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問題上,並未改變強硬立場。這是對立的根本原因,認為關係改善局面因安倍參拜靖國神社而安全歸零的説法並不準確。

  安倍身邊人士表示,安倍政權的高層持這種觀點。中日之間的不信任感根深蒂固。如果將燈光照向舞臺背後的博弈,就能看到巨大的障礙在哪。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36
具有一般參考性
 
2
不具有參考價值
 
39
投票總數: 77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