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進入「新病態」?
2016/01/08
![]() |
股市聯袂下跌的衝擊
投資者之所以感到擔憂,從經濟和資金流向來看,世界市場正面臨2個歷史性變化。首先是作為年初4日股價下跌直接原因的中國經濟急劇減速。去年12月的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出現了出乎意料的惡化。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中國經濟增長率將從2014年的7.3%降至2015年的6.8%、2016年的6.3%。資金搶在經濟減速之前採取行動。據諮詢公司EPFR Global統計顯示,2015年相當於2014年約2倍的約170億美元資金從投資於中國股市的全球投資信託中流出。
2015年8月底發生的源自中國的全球股市聯袂下跌顯示出,世界第2大經濟體遭遇挫折之際衝擊巨大。以中國屬於最大貿易夥伴的南韓的股票投信為例,此前流入的資金在2015年已開始流出。
反映最為銳敏的市場是由中國的「爆買」來支撐價格的資源。2008年每桶高達147美元的原油價格如今跌至30美元左右,降至4分之1的水準。顯示大宗商品整體行情的湯姆森路透社核心商品CRB指數處於約13年來的最低點附近。
![]() |
「新的異常變化」
美國正在引發從與中國不同角度迫使投資者採取行動的變化。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去年12月以經濟出現復甦為由,時隔9年半啟動了加息。自2008年雷曼危機已過去7年,美國搶在其他主要國家之前結束了超貨幣寬鬆。
有一個圖表顯示出美國加息對世界資金流向産生的影響。自加息開始受關注的2013年以來,美元實際匯率幾乎出現單邊上升。實際匯率顯示的是美元相對於其他國家貨幣整體獲得何種評價。
這一期間,美國與主要國家的金融政策剛好相反。美聯儲為加息做準備,一直實施金融「緊縮」政策,而歐洲中央銀行(ECB)和日本央行為了刺激停滯不前的經濟,不斷實施金融「寬鬆」政策。因低利率而遠離美元的全球資金如今又再次流向美元。
這時的美元升值將帶來較為複雜的影響。在美國,企業的出口競爭力下滑,業績增長乏力。美國4日道瓊斯30種工業股平均指數下滑。中國股市暴跌雖是其原因之一,但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發佈的去年12月的美國製造業景氣指數惡化程度超出預期這一事實也産生了很大影響。
正在逐步擺脫危機的美國、距離經濟恢復強勁勢頭還很遙遠的歐洲和日本、被傳面臨經濟硬著陸的中國……。目前主要國家之間正處於經濟和金融政策方向大相徑庭的罕見狀態。
「新病態(New Abnormal)」——曾預言2008年危機的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魯裏埃爾·魯比尼給如今的全球經濟做出了這樣的定義……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梶原誠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