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資金湧向數位時代「企業贏家」

2020/01/20


      在全世界的股票市場,投資資金集中於數位時代「企業贏家」的局面正在加強。蘋果等美國總市值居前5位企業的份額在美國市場達到14%,形成過去30多年裏最高的「壟斷度」。即使放眼全世界,總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的企業數量也在1年多時間裏增加逾4成。市場對於虧損的新興企業的期待下降,而乘上數位化變化的浪潮、同時穩步增加收益的企業的人氣正在進一步提升。股價走高的勢頭仍未停止,甚至出現了走向泡沫的風險。

        

蘋果股價在1年裏漲至2倍以上

   

      美國紐約道瓊斯30種工業股平均指數1月17日漲至2萬9348點,連續3天創出歷史新高。中東緊張和中美對立緩和,充裕的資金湧向股票市場。蘋果股價在1年裏漲至2倍以上,總市值達到1.3979萬億美元,連續改寫美國企業的紀錄。另外,谷歌母公司 Alphabet近日躋身美國第4家總市值達到1萬億美元的企業。

        

      少數大盤股拉動股價走高是最近美國股市的特徵。據QUICK FactSet統計,總市值居前5的股票合計達到約5.25萬億美元(約合577萬億日元),逼近東證主板規模(約660萬億日元)。佔美國股市整體的份額也超過14%,創出有可比數據的1984年以後的最高水準。

    

      總市值「1000億美元俱樂部」也在全球股市增加。截至1月15日達到114家,較2018年底的79家增加44%。與IT泡沫期的1999年(47家)和雷曼危機前的2007年(72家)等過去的繁榮時期相比也大幅增加。

           

  

      2019年有18家企業新躋身「1000億美元俱樂部」。大型諮詢企業埃森哲首席執行官Julie Sweet表示,「處於數位變革、企業變革這一潮流的初期」,與雲計算等相關的諮詢開始佔到營業收入的65%。

  

      在無現金化帶來需求增加的結算領域,PayPal和美國運通的股價正在上漲。 「5G」需求成為東風的荷蘭半導體製造設備商ASML總市值也突破了1000億美元。

  


      雖然也有諸如12月進行新股上市的沙烏地阿美這種「重厚長大」産業型的企業,但抓住數位時代潮流的增長得到積極評價的猶如「迷你GAFA」的企業日趨受到關注。

      

  

      咖啡連鎖企業星巴克和會員制批發商Costco Wholesale等借助贏得客戶的穩固品牌號召力、在全世界賺錢的企業也很受歡迎。還進行大規模的股票回購,提高了評價。

  

      在日本企業中,經常超過1000億美元的只有豐田(25萬億日元)。NTT和軟銀集團在10萬億日元左右,處於「分界線上」。

   

      今後有望進入1000億美元俱樂部的代表企業是索尼。該公司股價自2019年春開始幾乎持續上漲,總市值時隔19年突破了10萬億日元。市場上有觀點認為,「象徵日本股份公司的索尼的復活體現了海外投資者對日本股票的看法發生變化」(里昂證券)。

    

      在中國企業中,阿里巴巴集團和騰訊控股的股價正在上升。當然,資金過度向成為贏家的企業集中,同時也證明世界處於低增長狀態,企業的收益難以增長。即使各國的中央銀行維持貨幣寬鬆,也難以遏制世界增長放緩,只有資金正在增加。

       

      網約車企業美國優步(Uber Technologies)等此前深受期待的新興企業在上市後股價下跌,相反增長能力和盈利能力都突出的少數企業開始進一步吸收投資資金。

  

      一方面,對股價高估的跡象也在增強。從顯示股價達到每股收益的多少倍的PER(市盈率)來看,蘋果為23倍,在過去10年裏創出最高水準的股票很多。審計公司德勤1月9日發佈的美國企業的首席財務官(CFO)調查顯示,認為美國股市估值偏高的回答達到77%。比3個月前提高14個百分點。

  

      蘋果等熱門大盤股的價格波動比中小盤股更加劇烈,容易導致過熱和報復性暴跌。2018年底出現了大盤股大幅下跌、蒙受損失的投資者進行拋售的惡性循環。在2000年IT泡沫崩潰前,也是資金集中於特定企業。還存在如經濟環境發生變化、市場整體迅速變得不穩定的風險。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後藤達也,竹內弘文 紐約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