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10天蒸發4萬億美元

2020/02/04


      之前集中於風險資産的投資資金出現逆流出。在2月3日恢復交易的上海股票市場,股價指數一度大幅下跌9%。受對新型肺炎問題的擔憂,全球股票總市值在最近約10天內蒸發了約4萬億美元。中國經濟在生産和債務方面都變得龐大,對世界經濟構成的打擊也難免加劇。中美對立緩和帶來的世界經濟復甦預期正在動搖。

    

      時隔1周半重啟交易的2月3日的上證綜合指數大幅連續下跌,與春節前的1月23日收盤價相比下跌8%,收於2746.6056點。創出約1年來的最低水準。

    

      中國股市除了一部分股票之外,漲跌被限制在上下10%,範圍很小。3日當天跌停的股票超過3000隻,達到在滬深兩市上市企業的8成,下行壓力有可能持續。

    

      資金從股市流出的速度相當迅速。據國際金融協會(IIF)統計,在始於1月21日的1周時間裏,約284億美元從中國股市流出。速度超過2019年4月中美貿易摩擦時,這一趨勢今後也可能擴大。另外,3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也大幅下挫,跌至1美元兌7.02元,創出2019年12月以來的人民幣貶值水準。

   

      蒸發4萬億美元

  

      2月3日,日經平均指數也較前一交易日下跌233點等,亞洲各國股市出現聯袂下跌。如果根據QUICK·FactSet的數據加以推算,全球總市值自達到創出歷史新高的88萬億美元的1月20日至2月3日減少了4萬億美元。3日僅中國預計就減少了5000億美元左右。

     

      新型肺炎將在多大程度上對世界經濟構成打擊仍難以估量,金融市場上的不安情緒正在升溫。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副主任連維良在3日的記者會上,針對新型肺炎對中國經濟造成的影響表示「從目前情況看,疫情對當前經濟特別是對消費的影響在加大,尤其是對交通運輸、文化旅遊、酒店餐飲和影視娛樂等服務消費影響都是比較大的。」

  

      很多經濟學家以2003年的"非典"(重度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作為參考,分析了此次新型肺炎對經濟的影響。

  

      連維良表示「現階段,我國的經濟實力、物質基礎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都比那時明顯增強」,提出了打擊低於非典疫情的看法。非典於2003年春季集中産生影響,當年4~6月的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DP)實際增長率同比增長9.1%,比1~3月下降了2個百分點。

  

      對經濟影響有多大

   

      另一方面,在民間調查機構中,認為此次疫情超過非典的估算很多。英國調查公司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Economics)認為,由於生産活動停止等影響,中國經濟將下滑,預計把2020年世界GDP增長率拉低0.2%。

   

      與2003年時相比,中國的存在感加大。中國佔世界GDP(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比例從8%提高至20%。貿易份額、原油需求和旅行支出也在迅速擴大。

  

      與此同時,中國佔世界債務的比例也從3%提高至20%。中國經濟減速和企業業績受到的打擊有可能動搖此前一直依賴貸款的中國企業的發展前景。金融資訊公司路孚特(Refinitiv)截至2019年12月的數據顯示,中國企業(不含金融)發行的公司債的償還金額到2020年將達到4200億美元,到2021年或接近6300億美元,2022年達到5700億美元。3年的累計金額超過1.6萬億美元,為2017~2019年的1.5倍。

   


      債務償還膨脹是中國為刺激經濟而推進的基礎設施建設的副作用。自2012年秋季起,中國企業的債務迅速增加。

    

      上市企業的總負債截至2019年9月底超過40萬億元,增至2012年底的2.4倍。不僅是2019年12月未及時償還本息的「呼和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開發集團」等政府下屬企業,甚至大型民營企業都面臨過剩債務的沉重負擔。

  

      目前,很多冷靜的觀點認為「即使經濟復甦的趨勢延後,但難以想像出現崩潰」(富達投資(日本)的福田理弘)。還有觀點認為,各國出台防止感染的舉措,與政府行動遲緩的非典時相比,事態有望早日平息。

   

      不過,非典流行發生在世界經濟邁向擴張的初期階段。此次則處於經濟週期的後期,世界的債務水準也已提高。如果影響持續發酵,意想不到的經濟衰退風險有可能提高。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張勇祥 上海,原田逸策、長谷川雄大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