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真正的安全貨幣?

2020/05/26


      此前在外匯市場上一同被視為「安全貨幣」的日元和瑞郎(瑞士法郎)作為投資對象正在出現分化。過去在投資者面臨避險局面時,往往是日元被極端炒高,但近期瑞郎的購入傾向更為明顯。從代表貨幣綜合性價值的指數在雷曼危機後的走勢來看,日元處於下跌一成的水準,而瑞郎則是上漲三成。安全貨幣會形成「瑞郎獨大」的局面嗎?

          

瑞士法郎的紙幣(背景為歐元紙幣,REUTERS)

     

      瑞郎兌歐元的行情在始於5月11日一週的週末升至1歐元=1.05瑞郎附近,創下2015年7月以來近5年的新高。新冠病毒疫情繼續在歐洲蔓延,避險情緒升溫的投資者紛紛買入瑞郎。進入5月18日的一週後雖然也出現過少數賣出瑞郎的情況,但依舊處於較高水準。

   

      從代表貨幣綜合性價值的有效匯率指標「日經貨幣指數」來看,瑞郎在105左右,一年時間上升7%。與雷曼危機後的2008年底相比上漲3成。

          

      相比之下,日元的貨幣指數在120左右,儘管也比一年前上漲5%,但瑞郎的漲幅更大。如果與2008年底相比,日元則下跌8%,與瑞郎形成顯著差異。在日本銀行(央行)2013年開始實施的超級量化寬鬆後,日元急劇貶值,隨後儘管有漲有跌,但基本上維持低於雷曼危機時的水準。

   

      日元和瑞郎在外匯市場上均被視為安全貨幣,為何會出現如此大差異?

      

      原因之一在於兩國貿易收支的差異。瑞士2019年貿易收支為373億瑞郎(約合人民幣2743億元)的順差,創歷史新高。在國內生産總值(GDP)中的佔比約6%,最近10年幾乎翻了一番。由於存在貿易盈餘,出口企業需要把賺取的外匯兌換成本國貨幣,這就容易讓本國貨幣升值。

   


      日本自3·11東日本大地震後,由於核電站關停,貿易收支大幅惡化,2019年為1.6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063億元)的逆差。花旗證券的高島修認為「瑞郎升值、日元貶值的壓力較大」。

      

  

      另一方面,由於全球性的降息,日元也變得不再那麼受到追捧。雷曼危機前,主要國家的長期利率全都超過4%,唯有日本在1%的水準上,比瑞士還低。為此,籌措低利率的日元、投資高利率貨幣來賺取利潤的「日元套利交易」非常盛行。雷曼危機後出現回購日元的動向,推動日元升值,行情一度超過1美元=100日元的水準。

   

      近年來,隨著各國央行的金融寬鬆,出現了全球性的降息局面。日元套利交易也不斷降溫,「即使在新冠疫情擴大引發的避險局面下,日元也並未極端走高」(摩根大通銀行的佐佐木融)。Gaitame.Com研究所的神田卓也表示「日元作為避險貨幣的地位正在動搖」。

   

      神田認為「瑞郎走高趨勢眼下還會持續」。歐洲的政治局勢在應對新冠疫情問題上明顯步調不統一,投資者很容易産生避險傾向。

       

      但作為安全貨幣的瑞郎也存在價格劇烈波動的風險。瑞士國家銀行(央行)為抑制瑞郎過度升值而正在實施匯市干預,但被川普政府批評為「操縱貨幣貶值」,考慮將其認定為匯率操縱國。2015年1月瑞士國家銀行突然停止匯市干預,瑞郎行情一度出現暴漲,許多日本個人投資者由於外匯保證金(FX)交易而虧損。市場上也出現了許多擔心可能再次發生這種狀況的警惕聲。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古賀雄大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