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設備投資讓相關日本股票走勢分化

2020/09/09


  圍繞中國企業的設備投資,相關日本股票的股價形成分化。由於中國汽車銷售強勁,日本的工業機器人和工具機領域的主要股票被買入。另一方面,據稱美國川普政權討論對中國半導體廠商進行限制,日本的半導體設備股走勢低迷。

    

  日經平均指數進入9月後僅上漲0.6%,但工具機企業發那科和大隈卻上漲1成左右。另一方面,半導體設備企業東京電子和迪思科股價下跌,物流系統和設備廠商大福(DAIFUKU)的股價持平。9月8日,大隈的股價時隔6個月創出新高,形成對照的是,東京電子一度跌至2個月來的低點。

  

   

  中國搶先擺脫新冠疫情。日本工具機企業的中國訂單7月同比增加50%。從供貨對象來看,中國汽車廠商的比率較高。中國新車銷量截至7月連續3個月2位數增長。

   

  中國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持續高於50的榮枯線,市場上有觀點指出,「經濟的走勢堅挺,帶來了生産基地維持設備投資這一安心感」(日興資産管理公司的首席策略分析師神山直樹)。

       

發那科的總部工廠(日本山梨縣忍野村)

      

  但如果僅限於半導體,前景的不安則正在擴大。日前有消息稱,美國政府正在討論將半導體代工企業中芯國際積體電路製造(簡稱中芯國際、SMIC)列入事實上的禁運名單,導致東京電子和迪思科的股價9月7日出現暴跌。

    

  據稱中芯國際為了開發中國國産半導體,計劃增加設備投資,受到禁運傳言的影響,日本的半導體設備股不斷出現擔憂收益的賣盤。Asset Management One的基金經理岩本誠一郎表示,「出現了暫時規避面臨中美對立風險的半導體設備股的趨勢」,投資者9月8日的補倉也欠缺強勁勢頭。

       


           

  在主要已開發國家,新冠疫情導致的經濟停滯仍在持續。在此背景下,搶先恢復的中國的存在感提升。日本工作機械工業會發佈的數據顯示,7月對中國訂單額處於2019年3月以來最高水準,佔整體的比例在此期間從15%提高至26%。

   

  有觀點指出,著眼於中國的汽車和半導體,日本股市「似乎出現拋售半導體設備股、買入工具機股的配對交易(Pair Trading)」(岡三證券的首席策略師松本史雄)。例如天田(AMADA)和東京電子,7月以後東京電子下跌、天田上漲的逆相關走勢加強。

      

   

  此外,Asset Management One的岩本表示,「即使同樣與半導體相關,也出現資金流向面向汽車業務有優勢的三墾電氣(Sanken Electric)和羅姆(ROHM)等的交易」。9月8日三墾上漲7%,羅姆上漲5%。

   

  日本國內的證券公司認為,「美國總統選舉臨近,川普政權對中國的強硬姿態目前將持續」。在成為中美對立主要焦點的高科技領域,對相關日本企業來説,有可能成為負面因素。

   

  如果拉動從新冠衝擊行情的大底反彈的半導體概念股的買盤減少,日經平均指數上漲乏力的可能性很大。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