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國家資金流入創新高

2020/12/02


      流入新興市場國家的資金出現激增。包括股票和債券在內,11月達到創歷史新高的765億美元。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開發取得進展,市場對風險資産的投資意願快速復甦。股價和貨幣均大幅上升,也更易對經濟形成支撐。不過,隨著樂觀論調快速加強,也存在反向波動加大的風險。

  

   

      12月1日,國際金融協會(IIF)根據各國的統計發佈了11月的快報值。新興市場國家的股票凈買入398億美元,債券凈買入367億美元,均創出今年最大金額。按地區來看,印度和中國流入近80億美元,對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的投資也有所增加。資金還流向了南非和經濟局勢不穩定的土耳其。

 

      其背景是在廣泛金融資産領域,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上升(risk on)」。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開發取得進展,同時美國政府政權移交的不確定性降低,已開發國家膨脹的資金日趨活躍。美國貝萊德集團(BlackRock Inc)管理的新興市場國家股票交易所交易基金(ETF)11月獲得16億美元資金。此外,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和債券的ETF也受到歡迎。

 

      新興市場國家與已開發國家相比,存在經濟波動風險更高的傾向,另一方面,在經濟繁榮之時,也更容易取得更高的投資收益。MSCI計算的新興市場國家股價指數的漲幅11月達到9%,貨幣的指數也提高2%,均創出今年最大漲幅。

 

      此外,大宗商品行情正在上漲,這也在帶來乘積效應。原油和銅等與世界經濟聯動性高的大宗商品大幅上漲。依賴資源出口的國家經濟穩定受到期待。高盛的Ian Tomb認為,「在全球經濟保持良好狀態的情況下,新興市場國家貨幣有可能進一步大幅升值」。

 

      也有「美元貶值」的原因。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主席鮑威爾多次強調了維持強力貨幣寬鬆的態度。市場上很多人猜測,12月15~16日的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的會議將討論擴充量化寬鬆。

 

      被拜登提名為候選財政部長的美聯儲前主席葉倫強調了迅速採取經濟對策的必要性。市場認為強力財政刺激和貨幣寬鬆仍將持續,美元相對於其他已開發國家貨幣維持了貶值趨勢。


 

      對新興市場國家來説,貨幣升值有利的一面突出。美元計價債務在過去10年內增至2倍以上,如果本國貨幣對美元貶值,償還負擔將隨之加重。進口物價的上升加速,存在給消費造成打擊的風險。3月在美元對新興市場國家貨幣迅速升值之際,這樣的隱憂一度加強,但目前出現相反的趨勢。

 

  

      但是,由於資金流入迅速,還存在反向波動的風險。出於對經濟對策和新冠病毒疫苗的期待,投資者的樂觀情緒正在加強。11月MSCI全球標準指數的漲幅達到12%,創出自有可比數據的1988年以來的新高。疫情正在全球擴大,經濟前景仍不明朗。由於投資市場上的期待因素居多,如果出現超出預料的衝擊,也存在資金轉而從新興市場國家流出的風險。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紐約 後藤達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