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支撐著亞洲貨幣

2021/03/22


      觀察眼下的外匯市場,美元的強勢顯得突出,在此情況下,亞洲貨幣卻仍保持著堅挺。自美國利率快速上升導致美元升值加速的2月以後,日元和歐元大幅貶值,但人民幣維持升值水準,新加坡元等僅小幅貶值。出於對率先控制新冠疫情並實現復甦的中國經濟的期待,與中國聯繫密切的國家的貨幣易於被買入。

       

 

      以2月以後加強的美國長期利率上漲(債券價格暴跌)為背景,在外匯市場,買入美元、賣出其他貨幣的趨勢擴大。通過顯示貨幣綜合價值的「日經貨幣指數」觀察2月1日以來的漲跌率,截至3月17日,美元升值0.5%。拋售出現增加的日元貶值逾3%,歐元貶值1.7%。

  

      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0.1%。新加坡元、韓元和馬來西亞林吉特雖然貶值,但貶值幅度均不到1%,總體顯得堅挺。這與川普在2016年的美國總統選舉中意外贏得勝利、同年11~12月隨著美國利率上升和美元升值、韓元和林吉特等亞洲貨幣遭到拋售時形成鮮明對照。

  

      以往的局面逐漸改變的背景之一是亞洲各國與中國經濟聯繫的加強。亞洲各國最近數年進一步擴大了對中國出口,對中國經濟的依存度提高。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在2016年至2019年的4年裏,從對中國的出口額來看,南韓增長9%,新加坡增長36%,馬來西亞增加46%。

  

人民幣與美元紙幣(資料)

  

      中國在世界上率先控制住疫情,經濟復甦快於其他主要國家。即使是亞洲各國,在中國經濟的拉動下,經濟也在回暖。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的西浜徹表示「亞洲各國處於全面依賴中國的狀態。中國經濟復甦的影響也高於其他新興市場國家」。

  

      過去,如果信用等級高於其他國家的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因追求投資收益而進入亞洲市場的資金會流向美國,出現賣出亞洲貨幣、買入美元的現象。

  


 

      不過,目前世界各國股價徘徊在高水準等,投資者仍維持著風險偏好。三井住友DS資産管理的市川雅浩表示「對世界經濟復甦的期待感仍在持續,加快回收投資於亞洲各國的資金的趨勢並未擴大」。

  

      市場上已開始出現意識到今後中美摩擦重燃風險的聲音。美國從川普政權變為拜登政權,但對中國的強硬姿態似乎並未改變。美國白宮在外交和安全保障戰略的方針中將中國定位為「唯一的競爭對手」,顯示出抗衡的方針。

  

      今後,如果在貿易政策和人權等問題上的中美對立激化,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賣出亞洲貨幣的趨勢有可能擴大。野村證券的郭穎指出「如果今年下半年之前中美關係的不確定性被意識到,人民幣將趨於貶值,韓元等周邊國家的貨幣也將面臨貶值壓力」。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井田正利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