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貶值逼近下限的「購買力平價」
2021/11/01
在10月28日的外匯市場,日元匯率以1美元兌113.5~114日元區間為中心上下波動。日元兌美元的迅速貶值出現暫緩跡象,但日元的貶值預期依舊根深蒂固。「安倍經濟學」出台以來被視為日元匯率下限的指標之一是「購買力平價(PPP,按消費者物價計算)」,目前的日元匯率迅速向購買力平價靠攏。由於日美兩國的貨幣政策的趨勢差異,甚至出現了如日元貶值持續下去、將跌破購買力平價的可能性。
日元匯率進入10月後,迅速從1美元兌110日元區間貶值至114日元區間。由於日美兩國的貨幣政策差異等,日元被拋售,美元被買入。原油價格上漲也帶來日本作為資源進口國貿易赤字將膨脹的預期,成為日元的利空因素。
![]() |
目前,由於獲利拋售等原因日元兌美元匯率略微反彈至113日元區間,但日元的貶值預期根深蒂固。在日元對美元的交易中,看跌期權減掉看漲期權的「風險逆轉(Risk Reversal)」維持上升態勢。這一數據顯示出預測日元貶值的市場參與者很多。
購買力平價是根據「一個國家的貨幣購買力在其他國家也相同」的邏輯,通過對比2國間物價而計算的理論匯率,被視為探索日元匯率適當水準的指標之一。日本國際貨幣研究所的統計顯示,最近的9月購買力平價(以1973年為基準)為114.26日元。市場認為購買力平價作為日元匯率低點是「無法跨過的障礙」,但日元匯率進入10月後一度低於購買力平價。
![]() |
在外匯市場,如果以浮動匯率制被採用的1973年為起點,日元匯率全月平均(日本銀行公佈值)低於購買力平價,最後一次是美國雷根政權允許美元升值的20世紀80年代中期。瑞穗證券的首席經濟學家小林俊介表示,在1985年的廣場協議提及糾正日元貶值後,「日元匯率向購買力平價接近成為美國批評日元貶值的一個標準」。
自1980年代中期至「安倍經濟學」時期,基於企業物價的購買力平價被意識到。但隨著生産基地遷往海外,過去的「日元貶值→出口擴大→外匯兌換日元的需求增加→日元升值」的迴圈難以發揮作用,下限更低的基於消費者物價的購買力平價開始被意識到。
現在的日元匯率正在降至甚至低於基於消費者物價的購買力平價的水準。日本青空銀行的首席市場策略分析師諸我晃指出,「如果市場預計美聯儲(FRB)很快加息,日元兌美元匯率可能跌破購買力平價的水準」。日本銀行(央行)今後維持大規模貨幣寬鬆的可能性很大,賣出日元、買入美元的趨勢容易持續。
![]() |
資料圖 |
日本銀行的總裁黑田東彥在10月28日的記者會上,針對日元貶值的影響表示「可能因各階段的經濟和物價形式而變化」。同時表示目前的日元貶值「對日本經濟未産生負面影響」。
不過,如果日元匯率跌破購買力平價的局面常態化,「進口企業、內需企業和消費者的負擔將隨之增加」(瑞穗證券的小林俊介)。影響不僅限於日本國內,「給作為出口競爭者的亞洲各國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浮出水面也不稀奇」(Monex證券的首席FX顧問吉田恒)。市場正擔憂目前的日元貶值是否會成為波及亞洲的進一步的「惡性日元貶值」。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元大輔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