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消費和去碳化被看好,2023受關注亞洲企業

2023/01/04


      向市場相關人士詢問2023年受關注的亞洲企業,受益於新冠疫情後消費和去碳化的企業被看好。泰國的便利店企業CP ALL、中國最大啤酒廠商華潤啤酒和新加坡的重工業企業勝科工業公司(Sembcorp Industries)等屬於代表。另一方面,2023年以迅速加息為背景的世界經濟減速隱憂成為最大的風險。半導體行情的復甦遲緩也是風險因素。

  

      「隨著中國的新冠疫情相關的出境限制放寬,旅遊大國泰國將受益。CP ALL有望增加收益」,馬來西亞資産投資公司AHAM Capital的Koo Sheng Liang如此表示期待。CP ALL為泰國最大財團正大集團(CP)旗下企業,運營7-11,在泰國的便利店市場具有壓倒性份額。

  

      中國已調整疫情防控政策,自2023年1月8日取消入境者的隔離措施。原因是在市區感染爆炸式蔓延的背景下,入境者隔離的意義已經消失。首先商務旅客將成為中心,但如果與海外的往來恢復正常,旅遊需求復甦值得期待。

 

(資料圖)

 

      雖然目前迅速蔓延的疫情的平息將是前提,但著眼於後疫情時代消費的旅遊業和零售業受到期待。

 

      預測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5%的香港證券公司凱基證券亞洲作為有潛力企業列舉的是華潤啤酒和中國旅遊集團中免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中免)。以「雪花啤酒」等品牌在中國國內廣為人知、還投資於傳統蒸餾酒「白酒」的華潤啤酒有望受益於餐飲需求的復甦。美國諮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的調查顯示,在中國大陸和香港等地運營免稅品店的中國中免在旅行零售的營業收入方面排在世界首位。旅遊需求復甦將直接推高業績。

   

      不少觀點認為,與疫情後消費並列的2023年主題是去碳化。提出「從棕色到綠色」口號的勝科工業決定在印度出售煤炭火力業務,另一方面,將在中國迅速擴大太陽能和風力發電投資。AHAM Capital的Koo Sheng Liang 認為「具體設定擴大可再生能源業務的目標、穩步推動業務結構轉型這一點值得高度評價」。

 

  核電相關領域受到關注

 

       由於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為契機的世界能源危機,核電概念股也受到關注。凱基證券亞洲將中國核電大型企業中國廣核電力(CGNpower)和受益於中國發電站建設的核電站設備企業東方電氣列為看好的企業。

 

       在去碳化相關領域,純電動汽車(EV)的關注度很高。台灣的富邦證券投資顧問的董事長蕭乾祥作為有望增長的純電動汽車相關企業,列舉了力爭純電動汽車業務2023年實現盈利的鴻海精密工業、純電動汽車充電器企業光寶科技、與鴻海聯合開發純電動汽車的裕隆汽車製造。蕭乾祥認為世界純電動汽車市場將從2021年的660萬輛,增至2025年的2500萬輛,充電等基礎設施和零部件的需求將迅速增加。

   


    

       在印度,塔塔汽車推出了將僅限初期的最低價格定為84萬9000盧比(約合人民幣7.1萬元)的低價格純電動汽車「Tiago」。訂單數已超過2萬輛,正在掀起純電動汽車旋風。除了塔塔汽車之外,瑪魯蒂鈴木和馬辛德拉公司(Mahindra & Mahindra)等被看好。在印度等擁有基地的調查公司Counterpoint的尼爾·沙阿(Neil Shah)預測稱,「由於繼二輪和三輪之後的四輪純電動汽車熱潮,不僅是汽車行業,能源行業也將因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而受到重視」。

 

  經濟減速令人擔憂

 

       另一方面,2023年的風險是世界經濟減速隱憂。富邦證券投資顧問的蕭乾祥針對半導體等高科技産業認為,由於世界經濟減速的影響,去庫存壓力提高,收益有可能下降。

 

       2022年夏季以後迅速放緩的半導體行情仍未出現復甦的跡象。第二大半導體存儲晶片廠商SK海力士的10~12月營業損益預計出現虧損。排在首位的三星電子也面臨大幅利潤下降,半導體行業的營業利潤率將從4~6月(35%)大幅降至10%左右。南韓有進投資證券的研究中心主管李承禹提出悲觀的看法稱,「庫存水準較高的SK將在2023年7~9月之前持續虧損」。

 

       三星和SK在中國運營半導體工廠,由於美國的對華管制,在華增産投資受到限制。針對從美國英特爾收購遼寧大連的半導體工廠、中國産能佔到整體4成的SK,李承禹表示擔憂稱,「中美對立構成巨大風險。尖端設備的搬入並非易事,由於是政治問題,企業能做的事情有限」。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亞洲總局及各支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