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股市大漲背後是投資資金的回歸
2023/06/14
在日本和美國,投資資金開始回歸股市。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創下了約1年來的高點,日經平均指數約33年來重新站上3萬3000點關口。除了IT之外,汽車及機械等對全球經濟形勢敏感的股票也被買入。原因是對前景的擔憂暫時緩解,投資者更容易承擔風險。
![]() |
在美國股票市場,美國建築機械大企業卡特彼勒(Caterpillar)的「復活」十分引人注目。進入6月以後的上漲率達到16%。在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股上漲排行榜中位居第10位。超過了對年初以來的行情起到重要拉動作用的美國大型半導體企業英偉達(NVIDIA,上漲4%)。
面向高科技股的資金流入也沒有停止。以大型純電動汽車(EV)企業特斯拉為例,截至6月12日,股票已連續12個交易日上漲,刷新了該公司的最長連陽紀錄。
在標普500指數的年初以來漲幅(13%)中,英偉達、蘋果、特斯拉、微軟等7家高科技企業帶來的推高效果佔8成。儘管如此,投資者仍然從卡特彼勒股票的上漲中感受到了風向的變化。
![]() |
被買入的股票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對經濟預期的改善。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被認為將在6月13~14日召開的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 (FOMC)會議上暫停加息。因優先考慮遏制通貨膨脹而繼續加息、導致經濟過冷的風險正在消退。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將未來1年內進入經濟衰退的概率從35%下調到了25%。
在經濟擔憂強烈的局面下,資金容易向財務穩定、增長概率高的股票集中。對回報股東表現積極的蘋果及人工智慧(AI)相關企業英偉達就是典型的例子。像卡特彼勒一樣,容易被世界經濟所左右的企業此前被敬而遠之。如果購買股票的範圍擴大,將有利於支撐整個行情。
投資者心理的變化表現在觀望資金量上。機構投資者已開始行動。美國銀行6月13日公佈的基金經理調查數據顯示,在全球運用的資産中,持幣觀望的比例佔到整體的5.1%,比5月的調查(5.6%)數據下跌了0.5個百分點。
![]() |
對沖基金及保險公司等機構投資者在強烈擔憂股價下跌時,傾向於增加手頭資金。而在股價上漲的預期增強時,意識到「跟不上股價上漲的風險」而降低現金比例,將資金投向股票。現金佔比超過5%仍比過去的平均值高,可以説資金有流入股票的餘地。
個人投資者的心理也開始發生變化。美國個人投資者協會(AAII)6月7日的調查結果顯示,回答股票走強的比例達到1年7個月以來新高。MMF(貨幣市場基金)餘額6月7日約為5.5萬億美元,達到歷史最高水準,有很大的投資餘力。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小河愛實、竹內弘文 紐約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